我爱涂鸦,完成以后会拍照发一个朋友圈,然后删除照片。
目的很明确,一是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二是为手机内存减负;再就是想把自己的涂鸦,分享给有相同需求的人。
每次发完朋友圈后,刷屏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不知不觉患上了“行为上瘾”的毛病。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这样定义“行为上瘾”。
“行为上瘾”是指人无法抵挡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短期内可解决深刻心理需求的行为,长期而言却会造成严重伤害。
我们大多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加班等等。
上瘾体验背后的六大诱导因素
上瘾的体验一般是通过以下六大诱导因素被设计出来的。
1. 诱人的目标
目标有多诱人,上瘾动力就会有多强大。比如学书法,你每天只可以写500字,有人告诉你,如果你一天写1000字,你就能有100元的收入,这样你努努力,真得就可以写出1000字。
2. 积极的反馈
追求反馈,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弱点。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说,点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可卡因。很多人将自己在Facebook或者微信等上面收获的赞当成财富,甚至会为了别人不给自己点赞苦恼。
3. 毫不费力的进步
我们在选择工作任务的时候,习惯选难度较小的工作,这样更容易完成,并获得成功,这种毫不费力的进步,会让我们沉浸其中。
4. 逐渐升级的挑战
比如,风靡全球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这个游戏上手简单,但是会越来越难,挑战一级一级地增加。面对这种逐渐升级挑战的模式,玩家的自控力失效了,人们为了挑战更高的难度,将大量时间消耗在上面。
5. 未完成的紧张感
提到未完成的紧张感,首先要了解一个词,蔡加尼克效应。蔡加尼克效应,是指未完成的体验,比已完成的体验更多地占据了我们的脑海。
比如追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完整的片段往往会被分成两部分,后半部分放在下一集播放,心急难耐的我们就会忍不住一集一集地追下去。
6. 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我们发朋友圈,点赞就是一种社会互动。通过互动,满足了基本的人类动机:社会肯定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这种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就是令人上瘾的原因。我们之所以会上瘾,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渴望。
“行为上瘾”的生理性原因是大脑的快感。这种追求快感的力量可能会让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如果不加节制,其可怕程度如同毒瘾。
摆脱行为上瘾的方式有两种:消除它们,或者驾驭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