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三十四

- 3 -

身处“开元盛世”,又生在一个好家庭,杜甫虽然有点小顽皮,上树,爬墙,摘枣,偷梨: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行》

但他的骨子里,却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自信,从容,多才多艺:

七岁时,即作《咏凤凰》,语惊四座。

善书法,通音律,小小年纪,便与岐王李范、大臣崔涤、宫廷音乐家李龟年等一众名流,交往甚密。

洛阳有个诗人叫王翰,就是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那位,高中进士后,曾借着酒劲,给当朝的诗人逐一排名,得出了“王翰位列第一”的结论,引发文艺界的一致封杀和共同抵制,其狂妄程度可想而知。

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在看过少年杜甫的诗歌后,居然竖起了大拇指,频频找其论诗,甚至专门搬到杜家附近,成了杜甫的近邻。

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小杜经常会被坊间的大婶追问:“你这么有才,妈妈每天要陪你做多久的作业啊?”

杜甫只是淡淡一笑:“开什么玩笑,我靠的是天赋,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

果真系出名门,说话这么牛气,一听就是杜审言的嫡孙。

眼前没有苟且,自可追求诗与远方。

公元731年,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期间,他还回到洛阳,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有及第。

但年轻气盛的杜甫,并不在意,总认为来日方长,迟早会光芒万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