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低调一点?”
第35期人生规划导师班上,纪琼院长讲完课后,向台下学员提问:“关于下午讲的内容,大家有什么困惑吗?”一位学员“噌”地窜上台,院长一句玩笑话引得全场莞尔。
院长笑说:“你能不能低调一点?”
家长说:“院长好,线上线下的伙伴们好!我第一次来导师班,收获特别大。但我还有一个更大的疑惑想请教您:我家孩子今年十五岁,以前对手机管控比较严,中考后管得少了,孩子就失控了……”
院长神色一正,温和却有力地说:“我想打断一下,你越界了。”
空气瞬间安静。谁都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提问,竟成了当天最生动的一课。
王纪琼院长接着说:”你犯了三个错误——我这样直接说出来,大家不介意吧?”
他望向台下学员,大家纷纷摇头。
“第一,我问的是关于这节课的困惑,你却提出了个性化育儿问题。我们还没讲到孩子,你的问题越界了。如果我回答了你,后面的课程节奏就被打乱了。”
“第二,你站错位置了。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生活不顺利吗?因为你忽略了能量流动。”学员一听,马上站到了院长右侧。“很多时候,你们穿衣随意、化妆随意、说话随意,连站位都随意。上台就该站在我的右侧,这叫规矩。站位序列不对,你家里的序列、甚至家族的序列,可能也不对。这是第二个错误。”
“第三,提问前要先确认需要几分钟。比如你说‘两分钟’,那这两分钟就是你的,你就会认真把握。但如果不说,就容易想到哪说到哪。我说得对吗?”院长顿了顿,又温和地补充:“当然,这也怪我引导不够——还有‘感恩’。以前我没教过,现在要说‘感谢院长,感恩大家’。我也在升级,以后咱们加上这个礼节,这是礼貌。”
“好,现在请你精准定位,谈谈对这节课的困惑。”院长递回话筒。学员刚伸手去接,院长又说:“你又犯了一个错误——大家已上到导师班,我这样认真雕琢,你们不嫌烦吧?”
“不嫌!”学员们异口同声。
“不生气,不嫌麻烦,这是人生习惯。”院长示范道,“我这辈子递话筒,一定是双手接。但咱们学员常常单手接。这是因为长期没人教怎么接’。以前我觉得礼节不用教,但我们老师说:你不引导,他不会做。所有你认为的善,其实都是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有人教你知识,有人授你方法,但鲜少有人愿意俯下身,如此耐心地雕琢你的言行,重塑你的习惯。纪琼院长做的,正是这样的事。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藏在递话筒的双手里,藏在开口前的感恩里,藏在每一次得体的站位里。
学习家庭教育,最终是为了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跟随这样一位院长,我们学到的远不止是育儿之道,更是一种让生命走向丰盈和幸福的底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