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抚顺断章
抚顺的守将是李永芳。
他和努尔哈赤的见面是努尔哈赤请他转交写给万历皇帝解释为什么攻打叶赫原因的亲笔信,那时候的努尔哈赤语气谦恭,那时候的李永芳还可以趾高气昂,哪怕他只是游击,而努尔哈赤是和六部尚书一般大的正二品龙虎将军。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如今,是第二次。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李永芳还是那个李永芳,而努尔哈赤却不再是那个努尔哈赤。
老天开了一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对李永芳而言未免有些苦涩。
努尔哈赤在城下抬头望着城上的李永芳,李永芳在城上低头看着城下的努尔哈赤。
这情景好像卞之琳《断章》所描述的那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英雄看到的是建功立业,百姓看到的是家破人亡;我们看到的是辉煌的帝国,看不到的是帝国下的黑色血液和白骨累累。
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心情,只是因为那不一样的位置。
李永芳的心情很低落,丝毫不像一个站在城楼上的明朝官员用主宰的神态俯视着那些他们一直认为“低等”的蛮夷,他甚至不愿意往下多看一眼。
准确的说,是不愿意多看努尔哈赤身后那黑压压如潮水般的两万铁骑。
这一刻仿佛天地都凝固,空气都放慢了脚步,天空被一片从未有过的庞大乌云笼罩,与地上的黑色河流遥相呼应,安静,安静的压抑,安静的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安静的让李永芳都有些要窒息。
他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可来自城下的杀气,身边明军颤颤巍巍的动作和那从未有过的慌张神态,他们拿着刀枪剑戟的手在李永芳的视线中仿佛有了重影。
因为颤抖,因为恐惧。
这一切的一切都如一个个响亮的耳光不断抽打着李永芳的神志,告诉他这都是真的。
是战还是投降?
这个问题有一个明摆的答案,就是傻子也会选择,但不是傻子的李永芳面临抉择。
他应该选择抵抗,由于兵力严重不足,按照常理要拉上抚顺城内从未受过军事训练的男女老少一起守城,哪怕他们大多连刀都没拿过,哪怕他们拉不开弓箭就是拉开了也不会瞄准就是瞄准了也基本差个十万八千里,哪怕他们就是炮灰,就是白死,看着他们一个个死于硝烟,死于大刀,倒在血波,哀嚎,呻吟,用最后的生机看着这个最后属于他们的世界。
历史会这样记载他们:战死xx人,再加上壮烈牺牲、英勇就义等等宏大叙事的修饰词,有人会这样评价他们,说他们彰显了xx民族的胆气,捍卫了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
可剩下了什么?血流成河,残垣断壁,无数家庭无数生灵只为了一个自己压根不知道的所谓民族尊严或者说只是一帮人的面子就到这样?
无论在北京歌舞升平的万历也好,无论是大大小小的明朝官员也好,无论是后人的我们也好,这就是一个数字,习惯历史上各种大战役的我们甚至不会计较几千人的生死,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不值一提,甚至只是我们各种动机所能用到的一组数据。
可是,就是这些纸面上的数字,它的现实中是和我们一样的家庭,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是和我们一样的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并为之奋斗努力的人们,一样的想要为妻儿撑起一片并不大但却温暖的天地。
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确实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而所谓的民族,所谓的集体,从来没有给他们任何好处,任何利益,可这时候却大言不惭义正言辞的要他们付出,牺牲,并把这种牺牲正当化,仿佛这是本分这是义务,付出牺牲作为人的最宝贵的东西:
生命。
叫嚣这种牺牲的人很多,可除了叫嚣,我更多看到的是丑恶,是卑鄙,是损人利己,是一个个丑陋的伪君子卫道士,是一个个只看别人不看自己的卑鄙小人,是一个个打着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自己却纹丝不动的人。
因为我们不是李永芳,因为我们不是抚顺城内的百姓,我们不会面对刀锋,不会抉择生死,所以我们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指点江山,可以骂这个骂那个,可以自己把自己树立成一个英雄一个模范。
可惜,改变世界靠的是实践而不是嘴,越是唾液横飞,越是自我吹嘘,越是标榜正义,要么不实践,事情来了装孙子,要么就是梅思平。
这是历史在考察无数人之后给出的答案,我认为是一个公正的答案。
在看过努尔哈赤的劝降信后,李永芳选择了投降,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选择的答案,作为第一个投降大金(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一个女儿,做了驸马,抚顺的明军百姓编为千户仍交李永芳管理。
作为最大的赢家,努尔哈赤得到的是兵不血刃,得到的是抚顺和周围城堡共计三十万的人畜,但我认为这不是努尔哈赤最大的收获。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人不重要,人才重要。
后金的最大收获是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个人才,不过这时候没人意识到,是这个人和他哥哥主动找上门来的,努尔哈赤意识到的只是因为这个人才的身份:
在北宋的时候这个人的祖上叫范仲淹。
因此努尔哈赤特意交待,“此为名臣之后,我们得好好招待”。
(善待之)
这个人叫范文程,后金(这时候该称呼为清)的第二篇檄文就是出自他手,他所发挥的作用自然也不止如此,
不过对范文程而言,虽然是努尔哈赤发现,但真正发现他成为他的伯乐的却不是努尔哈赤,前人栽花,后人乘凉。
努尔哈赤没这个本事,没这个脑子,没这个环境,也没这个心情,拿下了抚顺,李永芳拱手而降,似乎努尔哈赤轻而易举没费劲的就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可事实并非如此:
辽东总兵率军一万风驰电掣般杀向抚顺。
来人努尔哈赤也很熟悉,张承荫。
这才是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