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一进门,两个孩子正在各玩各的,我朝他们大叫:“爸爸回来了,有人要抱一下吗?”女儿回头看到我,欢呼着跑过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儿子正在电脑上写作业,坐着没动,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恩,我也想抱一下,可是我不想中断我的作业。”然后又回头盯着电脑。
和女孩相比,男孩好像很木讷,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确切地说,他们是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下表达,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不代表男孩的内心不丰富。
家有男孩,作为家长,尤其是作为父亲,多应该和男孩互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鼓励孩子。
父爱和母爱是完全不同的。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而父爱博大、粗狂,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母亲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而父亲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父亲的执行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男孩如果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是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迷失方向,成人后可能很容易在社会上随波逐流。
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一般想到家,都首先会想到母亲,说到爱,首先会想到母爱。当我们脆弱的时候,都会想到妈妈,想到家。
有很多小男孩,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还跟在母亲身后。因为人一生下来,最先接触的是母亲,甚至怀胎十月,也是在母体里。
相对来讲,父亲就是一个“外人”,所以和父亲的关系如何,决定了孩子长大后和外界接触的能力。一个长期缺乏父爱的人,尤其是男孩,长大后很难融入集体,并且在与人相处中,很容易陷入自卑感之中。
在幼儿时期,男孩的世界里只有妈妈,一旦男孩发现了身边还有一个爸爸,立刻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男孩开始去接触爸爸。其实这个时候就是男孩开始向外探索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作为母亲,应该协助孩子从依恋母亲一个人的心理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同时,作为母亲,也要知道母爱和父爱是不一样的,母亲是接纳的、阴柔的、允许的、消极的、向内的,父爱是勇敢的、有建设性的、侵略性的、刚阳的、积极的、主动的。不同爱的表达方式,在行动上可能不太一致。作为母亲,要信任父亲同样能给到孩子不一样的爱。我不止一次地听过,也亲眼看过,母亲当着孩子的面斥责爸爸。
男人和男人之间,有时候表达的方式,说话的内容是女人没有办法理解的。如果要求男人和女人一样去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只有母爱,还是缺少父爱。同时孩子也会影响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在这一点上,奥巴马的妈妈做的很成功。
一次对儿子发火后,儿子问:爸爸,P.E.T.让骂小孩吗?我说:P.E.T.没有说可以骂小孩,但是小孩如果做错事了,大人是要管一管的。儿子思考了一下:是的,有时候可以对小孩严格一点。
我们说孩子不是父母简单的拷贝,但是孩子渴望和父母有深深的链接,尤其是父亲。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小朋友,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很想念爸爸。父亲终于回来了,因为他太淘气,父亲打了他一巴掌。这个孩子激动地敲开一家家邻居的门,含着眼泪告诉小朋友:我爸爸打我了!孩子从被爸爸打这个事情上,和爸爸找到了链接。因为周围小朋友都被父亲打过,在孩子的心中,尤其是男孩子,爸爸爱我,才会打我。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P.E.T.是不提倡体罚的,但是当孩子确实做错了,作为大人,也应该敲一敲警钟。
男人只注重结果,往往忽略过程,这个小男人也一样。在没了解这个特征之前,我不止一次地训斥儿子:注意一下身边的东西!比如他去拿一只笔,会碰倒笔旁边的一杯水,洒了满地也不在意;为了找一个螺丝钉,可以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为了去玩蹦蹦床,可以脱了鞋就上去,而不管鞋子被踢到什么地方。
男孩还是一个比较讲究规则的动物。如果在进入新的团体之前,他们不了解这个团体的规则,那男孩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从幼儿园到小学前,儿子换过两次学校,每次儿子都很紧张不安,学会了抠自己的手指甲。因为班上的男孩都会踢足球,而儿子对足球不在行,不懂规则,儿子回来说起来,也能感到他稍许的孤单。
父亲在与男孩相处的过程中,可以向男孩传授一些规则。一些妈妈可能会说:为什么是爸爸呢?妈妈难道不可以吗?妈妈传授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技巧,与妈妈的相处,孩子只会享受在妈妈的母爱中,并且女人对一些规则确实不太在意,认为这样也行,那样也可以。但是一些规则的学习,男孩开始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技巧,还有自控力,他们学习开始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行为,更好地让自己不影响到别人。
作者:风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