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在财物的取和给方面,一定要分得清清楚楚,给别人的最好多一点,自己取的最好少一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分配钱物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分清楚:是谁的就是谁的,是多少就是多少。刚开始不立好规矩,随便来,好像不执著,后面很可能就会为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争执不休。朋友、亲人之间如此,公家与私人之间也是如此。
美国某权威网络杂志的总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二十一世纪的招聘,主要看态度。我们真正需求的,不是学历、证书、能力、才干,而是态度好的人才。态度由何而来?说穿了就是道德修养、知书达理。回到古代的讲法,即是德才兼备。”态度是由内而外的,用人单位要求态度,正如这位总编说的,就是在要求一种道德。他们相信,有良好道德的人不仅可以给团队带来和谐,一般在工作上也不需要太多督促,因为他们自己会平衡付出与收获。
所以,我们应关注一下这种世界性的趋势,培养自己的态度。在基本生存之上,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还是要有知足的态度。知足不是不进取,而是已经认识到,再多的物质享受也无法满足内心的贪婪。
人们总是希望从外面的五欲——色、声、香、味、触上得到快乐,但结果如何呢?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内心却被物欲禁锢。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又失去,痛苦;得到了还想得到,永不满足,更痛苦。面对当今时代的各种问题,有心理学家指出,物质匮乏的痛苦不严重,执著和纠结导致的痛苦才是最严重的。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追逐物质的能力,物质为中心的教育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快乐。我们要借助传统智慧,学习调伏自己的心,培养自己知足的态度,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便可快乐起来。
作者:悟道修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cfe65f25023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