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用飞书的知识库功能(类似wiki),把之前印象笔记、简书上的一些笔记、文章按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整理出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收获。
1 什么知识是值得沉淀的
有些笔记,常读常新:往往是讲一些通用的方法的,比如战略目标、情绪管理、如何学习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有些笔记,都压根不想挪过来,感觉已经不太适用了:比如一些笔记模板,没有形成观点和结论的纯碎片化记录等。
- 多把时间投入通用知识、技能的沉淀总结;
- 定时清理笔记里碎片化、无用的内容,归档化,减少信息干扰。
2 哪些方向是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不足需要改进的
在这些可以沉淀的知识里,我发现:
- 目标管理、行动力方面:
- 是自己一直感兴趣、在学习和持续践行的,所以整体还算做的不错。
- 后续还要往更长期的目标、战略方向深入学习与实践。
- 沟通表达方面:
- 对我来说就比较工具化了,有需要的时候会重点学习、使用,但没有持续学习与落实到日常习惯,所以还是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再去不断优化。
- 总的来说,的确投入没那么多,但还是有所进步的。
- 产品能力方面:
- 思考与产出就更少了,其实工作中是一个很乐于分享自己知道东西的人,但缺少针对性的总结。
- 这块其实应该是自己的强项,需要增加更多输入、思考和总结,沉淀经验、分享出去、不断提升。
- 写作方面:
- 发现也是自己很感兴趣,一直有在学习和行动的,不过也是有点“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还是要从长期战略、内在动机等方面,实践这方面的知识,并落地到日常习惯里,形成“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