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大多数“中国式父亲”的样子:内心再爱孩子,表现出来的却多是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甚至是打压训斥,总习惯性用父亲的权威来压制孩子。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这样吐槽自己的父亲: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父亲从来都是板着脸,哪怕其他人试图找些话题,他也是一句话不回应,只顾着吃饭,氛围里全是尴尬和冷漠。父亲还喜欢当着众人教训自己,一会说这个做得不好,一会说那个做得不对。
久而久之,他便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了,甚至会紧张到结巴。父亲还总爱和妈妈吵架,一言不合就咆哮,那龇牙咧嘴的“狠”样,让他不敢直视,同时也记恨了一辈子。
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5年了,可他从来没给父亲打过一次电话,发过一条微信。从他能养活自己的那天起,他就想离父亲远远的。
他不敢社交,和人走得太近就会心生抵触。别人的问候他也可以置之不理,别人的关心他选择直接忽略,他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是漠不关心的态度。他说,自己明明恨透了父亲,可却慢慢像极了父亲,性子变得冷漠和无情。
纪琼院长说过,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倡仪爸爸们做慈父。在导师班上从原生家庭层面也讲了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
凡是和父亲关系不好的男孩,长大后都会有性格缺陷。他们内心往往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全感,而外在的表现一般有两种,要么冷漠疏离,要么极度叛逆。这样的男孩,不擅长与人协作,也不敢与人竞争,人际关系会很受限。在心理学上,人格形成的过程都要经历“俄狄浦斯情结”,简而言之就是“恋母情结”。男孩会亲近母亲,而对父亲抱有天生的敌意。若是父子关系糟糕,那么男孩就会成倍放大对父亲的敌意,最终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只有父子间能建立起温和的互动和良好的关系,这种敌意和冲突才会渐渐消失。
父亲,是需要终身修行的事业。
一、慈
很多父亲习惯了扮演“严父”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对天性调皮的男孩时。他们总觉得只有自己严厉了才有威信,男孩才会听话顺从,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做父亲一定要“慈”。“慈”并非溺爱,而是既不打骂也不骄纵孩子,给孩子爱、信任和尊重,与之建立亲密的、平等的亲子关系。唯有如此,父亲才能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成功地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给他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二、稳
纪琼院长讲过,男人要成为家里的定海神针。但是我们身边不泛任性倔强的父亲,动不动就吼叫耍横(有时是对爱人,有时是对孩子)。
父亲若是情绪不稳,整个家庭的根基就不稳,亲子关系则岌岌可危,家庭婚姻分崩离析。唯有父亲耐心平和,孩子才能学会冷静和理智。父亲遇事不吼不叫,男孩更懂得做好管理情绪。给男孩温馨融洽的成长氛围,他才能把教养刻进骨子里,未来走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
三、正
父亲待人接物的细节、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男孩的三观和品性。
父亲勤勤恳恳,儿子也会正直善良;父亲坚韧果敢,儿子也会刚毅独立;父亲心胸宽广,儿子也会大度豁达......只要父亲三观正,家就不会乱,男孩就不会走歪。
男孩需要从父亲身上学习,该怎样用男人的方式与外界相处。父亲和他的关系,就是他和世界的关系。
希望所有父亲都能修正自我,努力做一个性格“慈”、情绪“稳”、三观“正”的父亲,指引男孩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