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呢?
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
对孩子的阅读应该从咿呀学语时抓起。
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口授简单的儿歌、讲故事,养成孩子对阅读的爱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可逐步扩大阅读量,使孩子博闻强记、开拓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首先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我们常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
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对他来说,父母同他一起读图画书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
每当在他身旁为他读书时,他就会感到亲切、愉快。
这时,他会感到,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父母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在共同读图画书时,父母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变化必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以此唤起孩子的共鸣,引发孩子对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如果做父母的不读书、不看报,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当前,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念,就是要引导孩子内外结合,拓宽视野。
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立足于学校、课堂、书本,但不能拘于书本,要放眼于课外、书外,善于观察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
从许多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看,他们都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各种门类的书籍。
他们都把看报刊、看电视、假期旅游、社会实践当做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引导孩子多动手、多动口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把读书得到的精彩描写、名言警句、心得体会及时写下来。
有的孩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一直未间断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孩子的各科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人类的知识传递过程中,书籍总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
有藏书的家庭和几乎没有什么书的家庭,孩子的最初环境就有了好坏之分。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期的孩子理解能力低,给他读书也是浪费时间,其实不是这样的。
当婴幼儿瞪大眼睛听父母念书时,看起来也许他不完全懂,但只要他不哭闹,就证明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
就像你在给一棵幼树浇水时,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开出花朵,但它的根在静静地吸收,机体内的纤维组织也在发生变化。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看见父母津津有味地读书,自己也会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父母可以给他念。
对于开阔孩子视野来说,书多一些当然好,但对于一些重要的、需要长期培养的方面,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就会杂乱,内容良莠不齐。
因此在每一个方面选好一本书,就像选好一位老师一样重要。
有的孩子读了五本书,可能不如一个孩子只读一本书。
就像你去听别人讲话,碰上一个智慧的人,你会停下来,久久聆听。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认为, 阅读是一种终生教育的好方法。
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生。
那么,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呢?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
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他。
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
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