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篇就分析了中华文化长寿的原因,首先是体量自觉,这种体量体现在地域的体量和人群的体量。中华文化的体量足够庞大,而与它同时存在的其他古文明体量就小得多,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文明,甚至超过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等所有文化发源地之和。
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一边是地球上最密集险峻的高峰和高原,一边是难以穿越的沙漠,而东边则是古代航海技术无法战胜的茫茫大海,这就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内向的宏伟。这种内向的宏伟,使得各种互补的生态相互融合流转,比如说,这边有了灾荒,那边却是丰年,一边有了战乱,可以多方的迁徙,这种生生不息的运动状态就蕴藏了可观的集体能量。
由此这种地域的体量转化为集体的能量,也就是体现到了人群的体量,所以总的来说,中国一直被称为是大山大海中的人山人海,正是这一层层的地域体量和人群体量,把长寿的希望寄予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长寿的第二个原因是自守自安。在三种主要的文明形态:游牧文明,航海文明和农耕文明,中国形成了以黄河、长江为主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完成从春种到秋收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所以必须聚族而居,固守热土。正是这种厚土意识,人们都不会长离故地,千里远征。所以也决定了中华文化不外侵不远征的基因,成了它不被毁灭的保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