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员工是不是好员工,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包含“责任心”这个标准。可只要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你身边往往被贴上“有责任心”标签的人并不是最终被提拔的人。这确实有些反直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才是责任心?责任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这样的概念完全没有任何指导性,读完概念你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算是有责任心。于是乎,我只能自己琢磨出来一个还说得过去的定义:
所谓责任心,就是在做好分内事情之余对承担分外之事的意愿和态度。
虽然责任的定义是分内应该承担的工作,但仅仅做好分内工作绝对算不上有责任心,我们也绝对不会说一个仅仅把自己工作做好的员工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但如果仔细推敲,上述这个概念其实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为怎么才算是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如何衡量?又,在做好自己分内事情后再花多少精力做分外的事情才算有责任心?再又,如何定义什么是分内的事情,什么是分外的事情呢?组织内部的责任是否明确呢?
所以责任心重不重要?重要!但有没有比责任心更重要的事情?一定有。因为像体制内这样的组织,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你做了一次分外的事情,很快这件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你分内的事情。你每多做一件分外的事情,就有可能给自己增加一件分内的事情。那这个策略的终点是什么?当你的分内事多到你的身体与精神无法承担时,那就是终点了。
所以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按照“责任心”最重要来做事,最终的结果完全违背“做少得多”“精要主义”的客观规律。多做份外事会导致最后连应该做好的分内事都做不好。再环顾下身边的牛人,有一个是因为做好份外事而牛的么?往往牛人都普遍呈现出只专注自己的事情,很少关注分内事情之外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都是子我决定论的践行者,自己会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安排的满满的。往往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分外的事情。
但问题又来了,所有的企业主更加都喜欢有责任心的人,因为对于老板来说,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在老板眼里没有分外事情的概念。大部分企业也正是因为此才不断宣贯“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所以现实是这样的:企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因为对于老板来说,所有事情都是分内的事情;但对于个人来说,有责任心又是一个劣势策略,因为有责任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连分内事情都做不好。
那是不是就无解了呢?当然不是。我们是有方法论的人,即使没有也想办法假设一个:
1)首先我们需要自己清楚定义,那些是分内的事情,那些是分外的事情。(是否参考岗位职责需要看他的质量)
2)将分内的事情系统化、流程化、自动化,使边际成本递减。
3)对于分外的事情需要区别对待,只做2,拒绝8。
3.1)只做那些关键人物最需要的事从而成为最被需要的人
3.2)同时,这件事可以让我获得成长率
3.3)同时,这件事做好可以让我少做原本分内但不重要的事
4)老板会因为我做了分外且满足刚需的事情而忽略我没做的那些分外但不重要的事,最终会产生我做了很多分外事情的错觉从而认为我是一个极其有责任心的人。
如果长期践行这个策略,所有分内的那些不重要、不能获得成长率的事情都会变成最重要、最能能获得成长率的事情。想想都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