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公是鲁国第十八位君主,公元前660年至公元前627年在位,在位33年。晋文公重耳经过19年的流亡,重新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又一强大霸主。在这期间,五霸中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叱咤一时以后先后死去。
01.
僖公元年夏,在齐桓公的主持下,诸侯国迁邢国于夷仪;二年春,诸侯建立楚丘城,把亡国后的卫国封在那里。“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侯伯,就是霸主。
2.
二年,晋国假虞伐虢,晋献公不舍其宝,大夫荀黯说,如果能借得虞国的出兵之路,那就等于你把宝贝放在自己的外库里。虞君不听劝阻,不仅给晋国借道,还屁颠屁颠地给晋当先锋。五年,晋又假虞伐虢,宫之奇谏曰:虢亡,虞必从之,所谓唇亡齿寒者也。虞侯又不听。六年,晋灭虢、灭虞。
3.
齐桓公和蔡姬乘舟于囿,姬荡舟,公惧,禁之,姬不听;公怒,归之,但非休之。蔡人嫁之。四年,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侵蔡。蔡溃。伐楚,为蔡亲楚也。
4.
诸侯侵楚,楚成王派使者和八国联军谈判:“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姜太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管仲说,我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打你。
有注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也有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相隔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5.
晋郦姬之乱。太子自缢,公子夷吾逃亡到屈地,公子重耳先是逃亡到蒲城,开始十九年流亡生涯。
6.
五年秋,诸侯盟于首止。王使周公孔宰召郑伯文公,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大夫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六年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秋,楚人围救郑,诸侯救许,楚人乃还。但是,这年冬天,蔡穆侯陪许僖公以见楚成王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许男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璧玉,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楚成王问大夫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祓,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礼。
7.
八年,宋桓公得了重病,太子兹父再三请求说:“目夷(兹父庶兄,字子鱼)年长而且仁爱,君王应该立他为国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继位。目夷推谢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下臣不如他!而且又不符合立君的顺序。”于是就跑着退了出去。
僖公九年,兹父继位,是为宋襄公,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
这样的故事以前和后来似乎都发生过。
8.
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周襄王使宰孔赐齐桓公“胙”,即祭肉,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有事是指祭祀文王、武王。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上有功劳,加赐一级,不用下阶拜赐了'。”周天子对同姓诸侯称伯父或叔父,对异性诸侯称伯舅。
齐桓公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前面,小白我岂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我惟恐在诸侯位上摔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
下,拜;登,受。
小白乖乖。
9.
葵丘之盟,《左传》只是记载了盟约的誓词:“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是语助词,无实义。
《孟子》记曰:“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谷梁传》云:“葵丘之盟……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以夫人(一作妇人)与国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