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11月份的日记,发现居然在每天已完成的事情中都有一个跟妈妈视频30分钟以上,很惊讶自己能够做到,感觉很奇怪,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早就应该做的事情。
1.
2015年春节,我换了新电脑,将旧的电脑带回家,在我跟妹妹的坚持下,爸妈找人装了网线,开始接触网络,惊奇的看着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的淘宝上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虽然我跟妹妹有时候也会在天猫超市和京东上给他们买一些东西寄回家,但是这算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网络。我知道这样说肯定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即使是现在,我们村里网络普及率非常低,没有购物需求吗?也不是,在对质量和外观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要买的东西很快就能便捷的买到;被甩在了发展的后面?也许会有吧,村里没有多少年轻人还在。(有些扯远了)
装上了网线,开始给妈妈说QQ怎么用,可以打电话,进行视频;教给爸爸怎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影;基本教会了怎么用之后,我跟妹妹过完假期就回去工作了。最初的几个星期,妈妈还会打开QQ跟我们聊几句,后来就又回到了用电话联系。
我跟妹妹也说过几次,为什么不用电脑,妈妈说电脑每次都要开机关机很麻烦,而且是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她不在电脑跟前,她在电脑跟前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忙,总之很不方便。正好赶上妈妈一直用的老人机坏了,就买了个小米寄回去。在电话里交给她怎么用微信,怎么打电话,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教会。(我妈妈不是笨,只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她现在用微信也很6.)
国庆节回家,我跟妹妹在家里7天,做成功了一件事,教爸妈学会用微信,将亲戚朋友都加上,教他们学着打字(爸妈识字,只是拼音几乎忘光了),学着抢红包。回来工作有一塔没一塔的会用微信聊天,看得出他们通过手机看到远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的我们很兴奋。
爸妈需要的很少,只是想看看我们,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看着我们傻笑,他们也很高兴一样。
2.
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能跟妈妈视频30分钟以上。
我跟妹妹算是爸妈的骄傲,都考上了大学,并且毕业之后的工作都还算不错,但是其实跟爸妈的关系不能说很好也不差,总感觉之间有了隔阂。我跟爸妈每周都会通电话,但是电话的时长一般都不会超过5分钟,我爸妈一般是说家里没有什么大事不用挂心,钱还够不够,好好跟朋友相处,好好学习或工作;我一般也是我没有什么事情,都挺好的,学习也挺不错,工作虽然忙但也有空闲时间等等,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5分钟,如果单独跟爸爸打电话很少超过2分钟。读书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每次都能跟爸妈聊好久,很羡慕,也曾经试图尝试过聊得时间长一点,最终发现还是会无话可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离开家里时间越长,对家的想念越深,也一直希望能够找一个突破口,去促进我们相互之间了解的更深。
11月份,吃腻了外卖,我下决心学习做饭,定下目标,除了必要的聚餐之外,每天中午吃自己做的饭。这时候,就尝试让妈妈来指导做饭,我做饭,开着视频,妈妈在视频的那头,跟我说油热到什么样的程度放菜,西兰花怎么炒好吃,排骨要不要瓢出泡沫等等。
由做菜出发开始聊最近发生的事,哪个亲戚家里的孩子有孩子了,,我真的是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这么多的话可以说。
我才知道,多跟爸妈交流,并不需要非得有问题了需求他们的帮助,并不是说多打几个电话就行了,他们希望被孩子需要,他们的心里安全感也是从这种被需要来的。
3.
其实之前也会在心里抱怨,为什么别人的爸妈会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给孩子的选择一些建议,为什么我每次问他们建议的时候得到的回复都是你可以自己看着办,自己做决定。
之前一直不敢将这样的问题抛给他们,害怕他们会失望。跟妈妈视频了10多天后,还是忍不住问了,妈妈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她说,他们非常希望给我们帮助,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低,思想会落后、有限制,担心误导我们,不想我们会成为他们,所以即使很多同龄的女孩都在高中时纷纷退学,即使在家里的同龄人小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虽然会有些担心,但还是继续支持我们在外面打拼工作。因为想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爸妈就是我们的脚底下“巨人”,他们甘愿我们踩在肩膀上,撑起我们更广阔的天。
4.
现在没事跟妈视频,正好是晚上做饭时间,每次都能大概聊30分钟,听她讲讲做饭的知识,跟她学做两道新的菜,跟她也聊聊自己的困惑,虽然大部分得到的答案还是自己做决定,但她也开始愿意跟我说她的困惑,她的难处,我也开始尝试将我对一件事的选择项给她,让她帮我分析。我们都在想着主动向对方的生活迈出一步,很喜欢这样状态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