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小学低年级,往往教师的问题刚出口,就有不少学生抢着举手,尽管有的学生连问题是什么也没听明白。到了高年级,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人。
分析:
很多学生习惯了不去思考坐等老师的标准答案,全班静静思考的时间很少。老师也习惯一个问题一个标准答这样流畅的教学节奏。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逐渐冷漠,在于学生对回答问题形成了一个抗拒的心理:我学习差,即使举手,老师也不一定会叫我;我曾经有几次举手的经历,因为答得总是不能令老师满意挨了批评,干脆不举手了;反正会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回答,如果连他们也不举手,那我就更不该逞能了。从学生抗拒的心理中可以读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措施:
我曾看过一篇介绍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的文章。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思考提出“两个等待时间”的规则: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一段等待时间;学生回答完问题,要有一段等待时间。时间长短没有规定,视情而定。
在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的具体措施:(1)仔细地倾听问题(2)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3)不用举手,等待被老师点名。(4)准备好在公共场合发言。(5)如果没有被老师提问到,仔细地倾听并思考同学的答案。其中第3点的理由是:给学生平等的思考时间,避免反应快的学生干扰其他人的思考,同时也不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在同学回答问题后,等待时间的具体措施:(1)准备对你听到的做出评论。(2)如果这次不是你回答问题,请思考你的同学说了些什么?思考你是否同意他的意见,分析其原因。(3)如果轮到你回答,准备好在公共场合发言。
从国外教师的这些做法,看到他们更期待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注重优质的回答,而不仅仅是期待学生快速说出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
我们没有认识到让课堂教学节奏适当的慢下来鼓励学生思考的潜在价值。如果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养成静静思考的习惯,就会发现,多给几秒钟沉默的时间会带来的变化。学生会对答案进行详细阐述;学会为了他们的观点和结论提供证据;更多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他们在倾听同学回答时,格外聚精会神;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会主动要求修正自己的意见;课堂纪律也变得更好,沉默中的学生与其说是感到问题的压力,不如说是感到思考的压力。
我想留足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时间,正是体现 “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这句教学心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