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自问的同时也是自省,不知道大家对情绪都是如何理解的,我在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之前是不太了解情绪的。是的,每天每时每秒都与我相伴的情绪我是一点都不了解也不懂它。但在2019年学习了家庭教育后,对于自己的情绪有了些许的认识,通过调整对我的生活也起到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变好的过程中,对女儿的情绪也开始学着去接纳了,只是让自己尽量保持不动怒而已,但并没有做到共情和共享她的情绪。在当当上无意中发现了《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的赶紧下单买了,因为这正是我所想要做到的。
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但并不意味着要包容孩子的所有行为。
我觉的这本书讲的十分实用,下面我要认真的做一下读书笔记:自用且方便有需要的朋友看。
第一章: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孩子,在情绪中彷徨】
1.渐渐远逝的学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是大的家庭当中,孩子主要是观察家庭成员之间丰富的情绪变化,以及每个人的应对反应,来间接学习到交际经验,还可以亲自感受和邻悟。
现在的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家庭成员在大大缩减,大家族变成了单一的核心家庭。所以孩子们能够体验情感的人际关系已经变得很贫乏与脆弱了。
2.情绪越不被重视,就会越缺乏自信,经不起压力
孩子是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按照自己一直以来观察和学习的行为来表达“我现在生气了,请关心关心我”或“我很伤心,安慰安慰我吧”以求他人能帮助深陷情绪困境中的自己。
如果孩子的情绪未能引起他人的重视1那孩子就会陷入困惑之中。“奇怪,我这么难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关心我?”为了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而哭的更加声嘶力竭。
被拒绝、被忽视的情形越多,孩子会怪自己不够好,认为这些情绪并不是大家共有的。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会变的薄弱。会有很大的自卑感。
3.孩子的情绪请全部包容,你需要做的,只是给孩子的行为划个界限。
对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尽可能地与他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应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行为界限意识。这也是情绪管理的核心。(果果、米粒和诚程,他们三个是很好的例子)
【能够分享孩子的情绪,才是真正的爱】
1.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既感到幸福快乐,又能确保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情绪管理训练,才是父母向孩子传达爱意的最好方法。
2.为什么要感同身受?让大脑来回答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你所想要讲的大道理,他们都懂,所以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行不通。另一方面是称为理性之大的前额叶,发育成型的比较慢。
所谓“懂事“,是这个人在计划、判断、先后次序、情绪调整及控制冲动等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完成。
3.所有的选择,让情绪来决定
“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安排,也许那才是最好的答案。”心脏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及时反应于情绪,并且直观迅速的感知应该前往何处。案例分析“艾略特的大脑”。
4.情绪共享,越早越好
年龄越小,父母的情绪反应就会对孩子起到更绝对性的影响。
最重要的,也是我很认真写这篇读书笔记的原因是,这种情绪训练,不仅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即使是对已成年的子女、配偶及顽固的老人,同样是行之有效。
【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变得不一样了】
1.独立的处理能力,不容易随波逐流。2.自主学习能力出色,成就感突出。3.就算心情很差,也懂得自我调整。
4.心理免疫力强。受到伤害时能够克服的能力,即为抗挫能力或心理免疫力。(例如:被同学取笑时的心态)。
5.在同龄人的圈子里关系更融洽。
6.对变化能够主动回应。(例如:踢球很棒却被安排当守门员,难过的不想踢了)
第二章:培养出勇于表达情绪的孩子
1.陌生的生我情绪根源——了解元情绪
2.唤醒内心的孩子
从人类发育学来看,心理健康的人,成年后依然拥有健康的“孩子”倾向。如果一个人成年后,依然能童心未泯,就会体验纯真无比的生命力。
“孩子”与“成人”的和谐与均衡,塑造健康的自我。
3.不要隐藏你的情绪,自然的流露出来(例如:你受了伤,妈妈很担心,也很害怕。爸爸现在很生气,不想说话。我摔碎碗了,真上火。)
【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
1.没什么大不了——缩小转换型家长
这类父母看重的不是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而是如何尽快让孩子停止哭闹。(当孩子难过时:这点小事儿都哭,至于吗?当孩子害怕时:这么大点事儿,大惊小怪的!
自我默默的对号入座了一下:正在自我反省中……
2.那可不行——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和缩小转换型家长一样,不重视孩子的情绪,把悲伤、生气与烦躁等情绪看作是坏情绪或负面情绪。(当孩子哭时,不是先弄清楚孩子会哭的原因,而且单刀直入地一句:“不许哭,再哭我就走了”了)
3.一切都没有问题——放任型家长
放任型家长顶多止于认可和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能给孩子较好的建议,不能为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
4.一起找找为什么——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为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时,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呢?
首先,不做对他人有害的行为;其次,不做对自己有害的行为。(冲着牙医吐脏话或拳打脚踢,这是对他人有伤害的行为;放任自己的龋齿恶化下去,是对自己有害的行为。)在不超出以上两个界限范围内,给孩子最大限度的选择性。
例:如果不好好治疗,龋齿会一直坏下去,会伤及其他牙齿。所以,今天必须让牙医看一下(划定界限)。不过,我们可以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不会那么害怕和疼(选择)。
关于看牙医我已经经历过了,前期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到位,第一次的感觉非常失败,最后实在不忍心而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所以第二次我先现场示范,我洗牙让她看,告诉她不疼不让她害怕。由于她爸爸和我都没有学习最后还是一直在害怕不敢,结果还是我生气动怒才躺在了补牙的床上,开始后都还挺好的,后面的一切都很配合。
现在刷牙很积极,之前说要补的另外两颗牙目前好像比之前还要好一些。
在读书时都会和自己所做的进行对照,好的地方继续加油,不好的则内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下面还有2章比较重要,明天再继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