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在外面漂泊久了,就有种对家的依恋和思念。这种游子情结,说出来虽然显得矫情,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基因传递,还是会使许多中国人在异乡不知不觉产生这样的情怀。第一次离家这么久,我想家了;于是这次放假,就回去看一眼久别了的家乡。
回家的旅行启程了,我的心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变换不停,就如我离家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经历,我的思绪万千,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经过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景色,像一幕幕的记忆。家乡与异乡之间隔着绵绵山脉,跋山涉水从家乡出来,现今又要不远万里慢慢赶回去,中间的情怀,是否有着太多的不舍和依恋?
回到家乡,我却总有种说不出来的忧伤一直萦绕在心头。在家里呆的时间久了,我突然感觉,自己在这里,反而就像一个过客,只是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而后,又很快将踏上那个称为“他乡”却停留很久的地方。这是漂泊的常态吧;而往深了想,也许一生都会是这样走走停停吧?人生,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吗?走走停停,万水千山……
在外面日夜祈盼与家人团聚,回到家了,却发现团聚的温暖只在于阔别重见的那一瞬,久了,竟又有了之前的那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就是这般矛盾,就是这般的无奈。临走了,想起又将与亲人天各一方,而且时间很可能会更久远,这时,又有忧伤弥漫上来……
回到家里也会与以前的很多朋友同学团聚,但是,大家聚在一起不久,我就发现,大家分别才这么一段时间,彼此竟就有了些许的陌生感;但我很快就释怀了:毕竟,价值观总因环境的变迁而改变。记得大学里的假期回家的时候,跟同学聊天谈论的话题主要是“你在哪所大学”“学校怎么样啊”“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啊”......而现在大家都出来工作了,讨论的问题也有另一个中心: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打算……之后,就一个个开始“交流,分享”。但我发现,说过之后,仿佛差不多也就忘了对方的情况,或者几个人的情况会张冠李戴。后来我发现这应该是正常不过的,原因在于你毕竟没有走入他人生命的经历,他人的经历和感受,就像一阵风吹过你的脸庞,也许在那一瞬间,你能够感知和体验,但风一吹过,你又怎能真切感知那一刻的心情呢?毕竟,记忆不是你的,它早已吹远了。这是一种释怀呢,还是一种漠然?
在家乡当然也跟几位较好的朋友聚过几次,也聊了很多。那一晚,伯老兄要走了,烁哥,辉弟,帆弟,哥哥,还有我,六个人聚在一起,算是为伯老兄践行。六个人围坐在草地上,在灯光下“畅叙幽情”。那晚挺冷,可我觉得那样的场景很让人温暖,因为这样的畅谈以后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的了,也许。是否还会有那一晚的情景呢?我想:很难。伯老兄我已有差不多四年没有见过他了,他也差不多四年没有回到家乡了,偶然回家,竟然大家都在,实在难得!回家之后,我常练书法;读了几遍《兰亭序》,越读越有感觉。“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随事迁,不知老之将至……”有些忧伤的情绪弥漫上来;当然,那是后话。也常有弹吉他,那首《那些花儿》也渐渐能“融贯感情”;“就这样,各自奔天涯”!那旧日的老歌,那熟悉的旋律,如同记忆一般在心头一遍遍萦绕,就像梦一般。时间的流转,真的让人惊讶和感叹!
不知不觉,放假时间到了,我又到了该离开家乡的时间了,但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就像还没有好好体验回家的种种心情。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请骏,老楚,小超几个人去我的“陋室”一聚。大家罗索了很久,天文地理,鸡毛蒜皮,扯的不少。我听说几个小子都会喝酒,本想跟兄弟几个痛饮一番,只可惜,家里还有东西要我回去收拾,事有不巧,还是算了,连“以茶代酒”也省了。其实几个人并不真正在乎所谓酒,只不过向往古人把酒送别言欢之意趣罢了。唉,还是请喝得醉熏熏的“诗仙酒客”李白借着醉意来吟一首吧:“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下次再聚,又是怎样的光景呢?我送走他们,家乡的夜空繁星点点。几年后,群星依旧璀璨,再来把酒言欢!
走在离家的路上,路上的风景不断变换,列车穿过绵绵山脉,穿过一座座村庄和城市,不停驶向离家越来越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