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工作中需要决策,生活中也充满了决策。即使是琐碎的日常,举个例子,赶时间去某地办事,有几种交通路线和不同的交通方式组合,要考虑安全性、花多少时间、花多少钱、便利程度(消耗的体力)等等,还要结合当时的路况,是不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或者下雨天,是否会堵车、是否好打的,这个区域是否容易叫到车,还要预判叫车或等公交要花多长时间,等等......需要从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加上经验判断,去做决策。
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做决策呢?快——指做决策花的时间和事情的紧急程度匹配,需要快速决策时能及时响应事情的紧急程度,不是要马上决策的事情,又不会把做决策的战线拖太长,不会消耗过多的时间精力以致于最后不想决策或匆匆了事。好——指做了这个决策,符合客观现实的规律,事情进展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或者用更少的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而不是把事情带入恶劣的情境或投入产出比很低或为负。
1、频繁事务,使用决策原则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决策是反复出现的,例如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某类项目(例如项目周期、项目投入、项目收入相似),需要决策是否承接,承接后采取什么方式投入,那么就可以制定决策原则,例如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项目可以接,要设计成什么样的尽量少地投入换来产出。有了决策原则,就不用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都要团队集体讨论去决策,依据原则,一旦碰到这种情况,个人就可以直接决策,并把进展和结果告知团队的其他成员,同步工作进度,以便后续相互支持。
2、新的事务,先设计决策的原则
碰到新事务,在时间要求并不那么紧急的情况下,在开始决策过程之前,先来设计我们决策的原则,借鉴在群岛学习的“星河”模型:
(1)决策的北极星(即决策是为了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标,预期实现什么效果)
(2)决策的原则(哪些是关键的、优先要考虑的,例如安全第一、优先考虑哪些利益相关方诉求、效率优先、公平优先等等)
(3)决策的限制条件(有什么硬性的约束,比如资金预算只有这么多,能投入的时间精力只有这么多,如果这个新事务带来的结果和影响非常重要,限制条件就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催生创新,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在别的切入口寻求资源限制的突破)
3、紧急事务,相信直觉、敢于承担失误
日常中的决策有了前两点的不断实践、练习,决策的思维方式会渐渐形成一些下意识的经验习惯。有些重要原则和对事情方向的判断,已经内化到思维和意识里。在碰到紧急的情况时,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搜集信息、去分析,需要非常快速地去决策、采取行动,这时候就应该相信自己,相信直觉判断,不要害怕没有经过严谨、成熟地分析思考会导致决策失误。紧急情况下,因为害怕失败、紧张过度,违反直觉判断,很可能反而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4、自我的重大选择,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从小到大学毕业,关于升学、就业等关于自己的重大决策,总会去询问各种前辈、朋友的意见建议,听从了大多数人的建议,听从了社会阅历更丰富的前辈的建议,而最后选择走的这条路自己并不开心、总是会有变扭,即使可以努力去做好,但自己并不是那么情愿、自发自愿地去做。他人给的建议不可避免地、很自然地是从自己的喜好、经验、见识、价值观去提出,而自己的内心的感受、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
后来,选择按自己的想法、自己当下最想做的事,去做出选择,自己就有强大的内驱力去做好,去获得最自由、最大程度的成长,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只能自己去走下去,没有人可以替代或帮助去分担选择的后果,只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追随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才能不后悔地坚定地去承担自己做出的选择,才能真正开心地走下去,只有开心了、自己内心是很舒服的、很自在的,才能走得更远。
关于做决策,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经验和反思,如果朋友们对文中的观点有任何想法,期待一起交流:-)
201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