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朋友沿109国道青藏天路奔赴拉萨,路漫漫、天长长,有大把的风景可看,大把的故事可聊,朋友用很多故事传说、风俗习惯填充了我起点和终点时间的真空,这众多故事中,狼就是一个重要角色。“就在可可西里那地方,近距离看见过狼,狼就对视着,也没跑。”“看见那个山头了么?狼当时就俯视着群山”、“有朋友曾经送了一个狼牙,中间不知怎的有了点裂痕,就给扔了,可惜了”、“曾经有一对驴友,夜宿长江源,遇见了狼,......”。
听了如此多的狼故事,回来又看到书架上的《狼图腾》,索性再温习一遍。
全书用若干个作者与狼的故事串联而成,骑马遭狼巧逃生、狼群袭狼夜半全家斗狼、狼群围猎黄羊群、雪中起羊“吃狼食”、狼群围歼马群巴图死撑局面、毕力格围歼狼群、“掏狼崽”、养狼查狼杀狼等一系列与狼有关的故事而成,期间还夹杂着各种狼的传说故事、蒙古的饮食丧葬文化、草原上的农牧之争等等,全书一气呵成。
本书的作者姜戎,40多年前,曾经在知青下乡的号召自愿来到了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当时他是一个羊倌,除了放牧,羊倌的重要工作就是防狼保羊。同时作者还有一个精神导师,他的阿爸,草原上的毕力格老人,带给作者的各种狼的经历和故事。作者称腹稿成于1971年至1996年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北京,2003年定稿。十年磨一剑,三十年书始成,还是有很多可以称道的。
第一还是拉近了诸如我们普通人对蒙古的了解,对蒙古最大的了解也就是成吉思汗了,蒙古铁骑踏遍欧亚,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所能回忆的也就是这些了。再就是腾格尔这一歌手,巴特尔这一运动员,以及吉祥三宝这一首歌了。狼图腾让我见识到了普通蒙古人的生活,大把吃肉、大口喝酒的蒙古生活,还有奶茶、奶豆腐我也真想体验一下。小时在家曾经放过羊,最多六七只,通过这本书也了解到了能牧几百上千只羊的羊倌、马倌的生活。
这次在安多县,还真伙同朋友进了一家正宗的藏茶馆,体验了一下藏族的奶茶、藏粑,奶茶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冲,藏粑给老家里的炒面差不多,都能适应。餐馆里的老板和姑娘伙计估计是一家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我们调弄他们的饮食。我们兴致勃勃,他们也饶有兴致,旁边藏族客人也过来搭讪,让我们看到当地人的热情纯朴,特别是他们透彻的眼睛,毫无杂质,干净、纯粹这也许是最吸引了我的地方。蒙藏草原生活也有不少相通之处,这次在路上看到不少藏民家庭,堆了大量的牛粪饼,码得整整齐齐,蔚为壮观,让我大开眼界。烧牛粪,看来这点事相通的。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据作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这是草原的真实生活。也许正如自己不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能代表我小时候经历的农村生活一样。草原生活是残酷的,有狼这一天敌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懈怠,男人白天牧羊、放马,女人晚上下夜,没日没夜,在草原也要看天吃饭,冬天的白毛雪就可能就让“收成”减半。那时候的草原,工作强度很大,平均寿命也不高,但那是祖祖辈辈的生活,他们活得坦然自在。
《狼图腾》还讲述了草原生物链的故事,狼能帮助控制黄羊、老鼠、兔子、旱獭的数量,控制他们的数量草场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在草原最大的天是草原,草之不存,羊将附焉?毕力格老人对狼的复杂感情、对腾格里、对长生天的敬畏也出于对这一自然法则的敬畏。建设兵团的到来、灭狼行动,传统的捕狼变成了吉普车的速度加机关枪、狙击枪的准头,对毕力格老人对作者业已形成的观点造成极大的冲击。如果刚开始是牧歌田园的话,后面则是愤懑遗憾满满。当作者再度返回草原来看他的老友时,在他看来见到的狗已经不能称之为狗了,草场已经用铁丝网拦着,游牧民族已经变成定居居民了。
进藏的路上我们还见到一个个羊群、牛群,我们开玩笑说那就是百万,几百万的钞票在移动。在一生就要拴在这里,这好吗?在大城市待久了,有时过够了一天紧张兮兮的生活,又想这不好吗?这是牧民的生活,我不是牧民,也不是我的生活。我有自己的“牧场”、有自己的“羊”,《狼图腾》就是姜戎的牧场,他媳妇是张抗抗,一个作家,写作就是他的牧场,至少是牧场之一,作品就是他们的羊。有多少人是主动选择了艰难困苦的生活,还是我们只是适应了生活的艰辛?真的狼不在了,还真需要一个狼留在心里,让我们能不断前进。
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书,然而在我看来,本书也有其不足,中国的发展历史有人在讲中国的发展历史,有中国政治经济问题,中国非破碎的地缘政治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作者上升到狼性、羊性问题,而且对狼性明显唱了更多的赞歌,对扩展进取视为狼性输血成功的典范,把民族退缩视为羊性过了头。讲故事就讲故事,作者把狼真的捧到了长生天的高度。
诚如网友所说,作者信誓旦旦地说狼是不能驯服的,结果驯服了几条狼来拍狼图腾电影版。作者在后记中强调2002年3月20日三稿于强沙尘暴下的北京,却不见2018年的天津已经基本看不见沙尘暴了。同作者插队的情形相似,当前中国正在当前由另外一个在陕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的带领下前进,不管狼性还是羊性,我们的龙能腾飞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