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狼图腾》这本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当时也有过读后感,不过大概是因为被作者要表述的思想所震撼,头脑发热思虑不周,写出来的东西现在自己都不忍直视。后来与之相关的电影也上映了,期待了好久,可惜和原著作者的表达意图相去甚远,不值一看。随着时间推移,阅历的丰富,有些东西慢慢清晰成熟,想要再写些东西来加以缅怀!
《狼图腾》里最震撼人心的是狼。可是里面的人更为有意思。
其实不论是草原人还是中原人,都是极其相似的。自私、贪婪、盲目、偏见、固执、友善等等品质共生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面。但是我们在看原著时,里面有一个人和其他人的想法是极不相同,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他瞧不上汉人知青,认为汉人是吃草的羊,蒙古人是吃肉的狼。他崇拜成吉思汗,他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去守草原的规矩,他爱狼,也恨狼,他打狼,又放狼。他不赞成多养羊,甚至恼恨黄羊破坏草场,可是在捡拾狼食时又放走了劫后余生的黄羊。他显如此矛盾又自然。他就是毕力格老人。
毕力格是这本书里面很重要的人物。他一辈子都在和狼打交道,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是一个极有智慧的老人。他懂得什么是生态平衡,怎么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也为保护草原生态做出相应努力。可是他的这种觉悟是与生俱来的吗?很显然不是。草原上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孩子很小就和狼打交道,文中有对狼夜袭羊群的描述,毕力格的儿媳和孙子都敢徒手扯狼尾,可见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比较生猛。那么毕力格少年时期应该也有类似经历。毕力格还是捕狼高手,他的名号是极具影响力的。
这样一位老人怎么会对自己的对头——狼极度推崇?其实细思还是可以理解的。人作为灵长类动物,十分聪慧。所以吃一堑长一智,防患于未然是人类本能里就有的。人类会思考,他会通过经历的事情总结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也会不断地向周围的人、事、物学习。人有躲避危险的本能,也会思考怎样让自己远离危险。毕力格就向狼学会了很多东西。
他知道草原才是最重要的,人也好,狼也罢,生存都有赖于草原,所以草原是大命,其他都是小命。他经历过大雪灾,也遇到过狼祸,他从大大小小的灾祸中学习总结经验,以便面对新的灾祸。他观察狼,学习狼,遏制内心的贪婪,对上天感恩。他思想中的进步之所以让我震撼,是因为他在通过和狼的不断对比学习而完善的。
曾经有人为性本善还是本恶争论不休,可是无论人本善还是本恶,他在后天社会实践中都会不断学习,不断对比,然后不断完善。
只是这种完善究竟是善还是恶,还要看人们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