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听混沌大学的一堂课,其中提到了一个“懒蚂蚁效应”。
讲的是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和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所以,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全职工作会让人懒惰?
因为全职的就像那一群勤快的寻找和搬运食物的蚂蚁,当你每日都把时间和经历都投入在了具体事务的执行上的时候,是很难有心情去“侦察”和"探索"外部新的食物来源身上的。
之前跟一个同样爱好写作的朋友聊天,他说了一句话:写文章的人,写到最后总是很容易抄袭自己的观点。刚开始我不以为然,内心虽然不认同,但是碍于新领导的面子没有直接表达我的想法。其实内心想的是,如果抄袭自己的观点,那一定是输入的不够才导致没有新的想法和观点产生。
直到最近调皮捣蛋的儿子,又一次推倒了放在茶几的很多书,我去捡书的过程中,无意中翻到了一本书,才发现抄袭自己的观点,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差点惊掉下巴)。因为正如书中所说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所以新闻里面常常会看到,著如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这种大佬,为了省去在衣服上挑选做决策的时间,买了非常多件相同款式和颜色的衣服,就是为了节省这部分思考的时间。
当然,人的天性里面除了这种惯性思维之外,很有很多中倾向,让我们常常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以下是查理·芒格所总结的。
《穷查理宝典》中的25个人类误判心理学
一、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激励机制的威力巨大,激励机制能够导致人们在做坏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正当的。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的另外一个常见后果是,人们倾向于钻各种制度的空子,他们往往在损人利己方面表现得极有创意。当然,惩罚也强烈地影响到行为和认知,尽管它的弹性和效果不像奖励那么好。
激励机制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你工作中设置的okr,比如网上做投资的时候各种活动奖励,购物的时候的拼团砍价,又比如国家出台的各种房地产的政策,其实可以从自身被激励的反应,和他人被激励之后的行动来看出来激励的效果。
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的运转效率。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则能够导致人们在做坏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正当的。所以非常需要认清自己及他人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是受到了何种激励机制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激励机制运用到自己身上,比如对抗拖延,做有难度的事情之后,奖励自己等。
二、喜欢/热爱倾向
喜欢/热爱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比如热恋中的人常常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好朋友的家人同样变得特别亲切,相处愉快的同事会觉得工作能力特别强等等。
许多情场上的胜负皆因他 / 她能否表现出额外的关怀和爱护。一般来说,人类终生都会渴望得到许多和他毫无关系的他人的怜惜和欣赏。
三、讨厌/憎恨倾向
讨厌/憎恨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这种在网络上非常常见,通常是公知或者是明星们某一个点触发了不好的情绪之后,就开始在网络上蔓延,甚至是人肉搜索等等。这是一种与 " 喜欢 / 热爱倾向 " 相反的模式。
四、避免怀疑倾向
是什么引发了避免怀疑倾向呢?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威胁,又无需考虑任何问题,他是不会急于通过作出决定来消除怀疑的。正如我们在后面谈到“社会认可倾向”和“压力影响倾向”时将会看到的,引发避免怀疑倾向的因素通常是:(1)困惑;(2)压力。在面对宗教问题的时候,这两种因素当然都存在。
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尽快做出决定,以此消除怀疑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困惑和压力的环境下会尤其容易发生。
所以法庭和陪审团需要休庭讨论去抵制这种倾向。而商场购物的冲动情绪会促使你购买许多大量事后发现用不上的东西。这与之前读过的一本育儿书有类似的观点,就是当你发现你无法和小孩好好沟通的时候,可以留出一个冷静时间,过个分钟再回来处理。
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John Keynes)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所以心理学里面有一种自证预言的现象,因为人都是自恋的,自己说出的观点和想法,自己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去实现它。
六、好奇心倾向
最好的现代教育机构(这样的机构在许多地方都为数甚少)能够增强人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则能帮助人们防止或者减少其他心理倾向造成的糟糕后果。好奇心还能让人们在正式教育结束很久之后,依然拥有许多乐趣和智慧。
好奇心在小孩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如果小孩常常会问“为什么”,无论是一个小爬虫还是一本书,都充满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让人主动的去探索更多。
七、康德式公平倾向
康德以其“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又译为定言令式)而闻名。所谓绝对命令是某种“黄金法则”,它要求人们遵守某些行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这些方式,那么就能够保证社会制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应该说,在现代社会,每个有文化的人都表现出并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康德所定义的这种公平。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艳羡/妒忌倾向
如果某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经常挨饿,那么这个物种的成员在看到食物时,就会产生占有那食物的强烈冲动。如果被看到的食物实际上已经被同物种的另外一个成员占有,那么这两个成员之间往往会出现冲突的局面。这可能就是深深扎根在人类本性中的艳羡/妒忌倾向的进化起源。
" 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看一下前两年火爆的宫斗剧就知道,嫉妒的威力是多么巨大,当然不仅仅限于女人身上,男人身上的妒忌可能只是被影藏起来而已。
九、回馈倾向
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说的就是回馈倾向。
这种回馈机制也被用到商业推销中,当别人给你提供一点小礼物,然后要求你买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很可能为了报答他而当了冤大头。(所以原谅各种各样的推销手段和赠品,别人都期待着你用手中的钱消费他的产品作为回馈)
十、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
斯金纳研究过的标准条件反射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条件反射。在这种条件反射中,创造出新习惯的反射行为是由以前得到的奖励直接引起的。但条件反射还有另外一种,反射行为是由简单的联想引发的。
比如价格高的东西质量好,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及营造出来的氛围等(百事的广告都是年轻的、有活力的,开心的场景等等),一些所谓的幸运数字和幸运物品,富二代的优渥生活和他们人品之间的关联等等。
审慎地看待这些关联,尤其容易引发热爱或厌恶。
十一、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
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毛病,而这经常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这种倾向造成的最极端的后果经常跟爱情、死亡和对化学物质(酒精、毒品等)的依赖有关。
十二、自视过高的倾向
避免因为自视过高而做傻事的最佳方法是,当你评价你自己、你的亲人朋友、你的财产和你过去未来的行动的价值时,强迫自己要更加客观。这是很难做到的,你也无法做到完全客观,但比起什么都不做,放任天生的心理倾向不受约束地发展,却又好得多。
高晓松曾今就说过一句话:普通人都会高看自己一档或者两档,但是有一部分傻逼会高看自己三档。非常扎心。
十三、过度乐观倾向
大约在基督出生之前300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从语法上来分析,德摩斯梯尼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不但会表现出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而且甚至在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时候,还会表现出过度的乐观。
解决愚蠢的乐观主义的正确方法是通过学习,习惯性地应用费马和帕斯卡的概率论。(11、12 和 13 想表达的都是要客观看待现实世界)
十四、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一个人从10美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分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10美元给他带来的痛苦的分量。也就是说,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除此之外,如果有个人即将得到某样他非常渴望的东西,而这样东西却在最后一刻飞走了,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这件东西他已经拥有了很久却突然被夺走一样。我用一个名词来涵括人类对这两种损失经验(损失已有的好处和损失即将拥有的好处)的自然反应,那就是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就是你可能因为掉了一块钱而不开心一整天,但是你捡到一块钱可能只高兴一个小时。又比如,一户人家本来已经有很大的住房面积,却因为邻居稍微的侵犯就大发雷霆;赌徒也会在输钱后表现出更加急躁的心理;投资者则会更加关注那些糟糕的项目而做出错误的挽救措施。
十五、社会认同倾向
如果一个人自动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就能够把一些原本很复杂的行为进行简化。而且这种从众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都一窝蜂的去抢购什么东西。
十六、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因为人类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所以它必须依靠某些更为简单的东西。比如说眼睛,它只能看到在视觉上形成对比的东西。和视觉一样,其他感官也是依靠对比来捕捉信息的。更重要的是,不但感知如此,认知也是如此。结果就造成了人类的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人们会在前后两个物品的对比中做出不符合事实的判断,比如著名的同样一杯温水,手先放入热水和冰水中再放入这杯温水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或者商店的打折促销,先提高原价再打折的伎俩。这与“锚定效应”有类似之处,在交易的过程中,先出价的一方总是更有优势,因为他能够先定基准线。
十七、压力影响倾向
每个人都知道,突然的压力,比如遭遇威胁,会导致人体内部的肾上腺素激增,推动更快、更极端的反应。每个上过心理学概论课的人都知道,压力会使社会认可倾向变得更加强大。
有一种现象知道的人不少但还没有被充分认识,轻度的压力能够轻微地改善人们的表现,比如说在考试中;而沉重的压力则会引发彻底失调。
十八、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这种倾向和一句歌词相互呼应:“如果我爱的女孩不在身边,我就爱身边的女孩。”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和不完美的,它很容易满足于容易得到的东西。大脑无法使用它记不住或者认识不到的东西,因为它会受到一种或几种心理倾向的影响,比如说上述歌曲中那个家伙就受到身边女孩的影响。所以人类的大脑会高估容易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性,因而展现出易得性—错误衡量倾向。
这种倾向的一个后果是,那些及其鲜明的形象,由于便于被记住,因而容易被认知,因此在综合判断的时候应该有意低估它们的重要性,而有意高估那些不那么形象的证据的重要性。
在一些重要事情的判断上,最好有检查清单把每一项都做到位,而不是根据快速得到的一些信息就做结论。
十九、不用就忘倾向
人们只要勤奋就能降低不用就忘倾向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而不是草草学来应付考试,那么这种技能将会较难以丢失,而且一旦生疏之后,只要重新学习,很快就能够被重新掌握。这些优势可不算小,聪明人在学习重要技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真正精通这种技能,他是不会停下来的。
比如最近半年都没怎么开车,所以上手就会有一些生疏了。
二十、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
众所周知,这种倾向的破坏力极大,常常会给认知和生活带来悲剧性的结果,比如酒精、毒品等等。
二十一、衰老—错误影响倾向
年龄的增长自然会造成认知衰退,而每个人认知衰退的时间早晚和速度快慢不尽相同。基本上没有年纪非常大的人还善于学习复杂的新技能。但有些人即使到了晚年,也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原来就掌握的技能,这种情况在桥牌比赛中屡见不鲜。
带着快乐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延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所以芒格老爷子在93岁高龄的时候,还能够与年轻人对谈,并且回答问题的时候逻辑清晰条例清楚,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也与他长期爱好阅读的习惯有关吧。
二十二、权威—错误影响倾向
和其所有祖先相同,人类也生活在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中,所以大多数人生下来就要跟随领袖,能够成为领袖的则只有少数人。因此,人类社会被正式组织成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这些结构的文化则增强了人类天生就有的追随领袖的倾向。
权威代表了主流的观点,但是是否适用于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是需要独立思考加以判断。
二十三、废话倾向
作为一种拥有语言天赋的社会动物,人类天生就有本事啰里啰唆,说出一大堆会给正在专心做正经事的人造成许多麻烦的废话。有些人会制造大量的废话,有些人则废话很少。
想起来刚谈恋爱的那会,可以一通电话废话两个小时,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现在的电话不超过一分钟。
二十四、重视理由倾向
人,尤其是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填字游戏、桥牌、象棋、其他智力游戏和所有需要思维技巧的游戏才会如此广受欢迎。
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知中的到的乐趣。所以传授知识的时候最好的讲明推理过程,吩咐工作的时候最好能讲明原因。
如果人们毕生致力于将他们直接和间接的经验悬挂在一个解释 " 为什么 " 的理论框架之上,那么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使用会变得更加容易。
有趣的是,万一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也能使他的命令和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
二十五、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
当多种模型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时,他们会相互强化,彼此放大,产生核爆炸式的效应,查理芒格称之为 lollapalooza 倾向(又称:合奏效应、好上加好效应)。
而且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而是1+1>2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
类似化学中的自催化反应,不同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引发裂变。
看完25个人类误判心理学,感觉译者可能用了一个错误的词来翻译,也许这个“误判”指的知识倾向性,而非全然的错误判断。人类的心理,并非是简单的用错误正确来判断的。这25个倾向对应的是人的人性,而人性就是与生俱来的东西。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提升自己的路径应该是这样:1.学习并且深刻的理解这些人性;2.承认这些也存在与我们自身身上;3.自我分析,诚实的对面自己,面对现实,感受痛苦;4.持续地调试自己,养成一些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