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篇论文造假,534名中国医生受到牵连后,论文造假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在当今从普通大学生到升职称的各行业中,最“鄙视”的莫过于那些不认真准备论文,在自身能力未达到时利用旁门左道占据了别人应得的位置。在2015年,也就是出事的2年前,便有一次假论文被退回,中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半年的调研后发现当年中国论文在完全OA期刊收录4万篇,涉及期刊491篇并为此支付7千万美元的论文费用。而这类期刊声誉较差,影响力较低并且备受论文作者的“偏爱”。科研实力不够,OA论文产出成“世界第一大国”。这样的论文要求,早已不再合理!
退回之嫌,造假之声,正在偏离的看病救人本质
*易的一篇名为《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我们找到了几乎所有医生的名字》带来了18.6万网友的跟帖,这是在辱母案之后又一“爆款”轰炸了各个平台。中国医生千千万万逃不过人们对造假痛恨到骨子的疯狂,当然也鲜有人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在于:职称的硬性要求背景过于苛刻,提供论文代写,数据职称,细节指导等服务的第三方论文产业链渐渐滋生。
施普林格(Springer)决定撤稿《肿瘤生物学》杂志的107篇论文的解释是:发现作者编造审稿人的邮件地址和审稿意见,从而做出这样“史无前例”的决定。2015年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MC)撤下的43篇论文中,41篇来自中国作者。
通过研究发现,两次大规模撤回的造假论文都有临床医生的影子居多,因此每天挂着门诊,做这手术,还要看着病人没时间没条件做学术研究的人群,因我们是看着临床部门的医生一点点成长的,中外医疗资源差异大,难做学术研究,工资低需要依靠职称来提高生活水平的问题有目共睹。所以,中科协把矛盾指向了出版社的“审查不严”,我们把怒火投向了造假机构的存在本身,而每次讨论,总有中间一批受害者们只有背锅的命。
对这种普遍问题,我们难道不是再熟悉不过了?
涉事的大多知名专家还不知情时,某些医院院长已经发布紧急声明“避难”,但剩下的医生们多是被第三方机构的虚假同行评审服务给坑掉了。交给机构时,所有问题都有机构解决,他们会东拼西凑完内容,提供必需推荐的1-2名同行评审人,最后上交指定好的出版社。在中介的帮助下,发表论文的成功率可以因为面前画着的全国排名前百的大专家名字保驾护航。职称评定中,大专家名字后跟着作者的署名,看起来是专家带的学生,论文质量稍差也好过点。可能这就是500多名专家医生毫不知情上榜的原因。
刘承(化名)在职称评定这个体制中就是受害者,平时看诊遇到的是普遍问题而论文要求是有技术有创新,有科研成果的课题。屡次投稿不中后,只好保存平时塞在医生办公室门下的论文代理公司的名片,先合作了数据支撑解决论文水平不够,数据已旧的问题。3万元打过去,反馈的数据对应结果与论文结果完全不同,论文再次驳回。到第三次合作他只好全部委托中介,找药企做包办,这次要价变成了15万。
一般,省级刊物的刊登费第三方收3,4千元,给期刊大约数百至千元。国际级的有英文要求(医生到一定职称必须考职称外语),中介1.5万期刊数千元;国家化的期刊都要数万元,这些压在临床医生身上都是压力。此次要价中介称他的“案底”很麻烦,还需要其他的“铺垫”,最后只好给了12万,1年后论文发表。(来源中国经营报《论文背后的商业链》)
同为天涯沦落人,医疗领域中的职称评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阴影,在丁香头条《以论文评职称:残酷的现实 逼良为娼的结局》中说,某临床医生现在平均每天要做 2 到 3 台手术,忙的时候要做 4 台手术,一天站六七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根本没有精力再搞科研,更别说要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某些医生教出的学生都已经成了晋升主任,自己还是副主任。如此畸形的医疗届现象已然成为常规,医生正在一步步偏离医者看病救人的本质。
但是所有的具体情况我们完全凭借这些只字片语,新闻公关的态度来责难我们的医师,如果不是*易的那篇文章,就不会有@非正统商业之道的医生朋友向我以及他身边的朋友前来袒露这份职业的不公。现在的事实就是,与其投入时间和资金支持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最后集结成论文为国争光,而不应该为自己的职称和生活困扰,。想做实验就去做实验,临床医学的医生,就要回归本质看病救人,而不是每天苦恼论文和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