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当时响应讨伐的人还有很多,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质性参与讨伐行动,半途而废。
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也是起兵响应了的,但被孙坚杀了。
王睿死后,刘表为荆州刺史,也发表声明响应讨伐,但他单骑入荆州,脚跟都还没站稳,忙于平定各地宗贼,有心无力,只能是发表声明表个态。
还有青州刺史焦和,带着青州部队倾巢出动,西进洛阳,才走到一半,就听说联军已经解散,各回各家了。
但焦和却无家可归了,因为他没有留下队伍镇守青州,前脚一走,后面黄巾军就抄了他的后路,占了他的老巢。
结果,焦和进退不得,在黄巾军的追击下忧惧病死。
刘备参加讨董之役,《三国志》等均无记载,仅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英雄记》中有这样一句:“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但此时刘备地位卑微,除了关羽、张飞,手下兵都没几个,仅仅是追随他人参与讨董,中军大帐都没资格进去,自然也没建立什么功勋,估计连打酱油都没份。“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等情节纯属虚构。
至于《三国演义》提到的其他几路诸侯,据史书记载,北海相孔融正忙于对付黄巾军,右北平太守公孙瓒领兵屯驻右北平郡,正与乌桓、鲜卑对峙,并未参与讨董之役。
凉州刺史马腾与韩遂等早在汉灵帝末年便起兵反叛东汉朝廷,直到初平三年(192年)才接受招安,任征西将军,根本不可能参与讨董。
徐州刺史陶谦,在联军会盟时,他正忙着派使者从小路赶往都城,向天子进贡,因此升任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自然也不会讨董。倒是后来,盟军解散后,朱儁在中牟县召集各州郡讨伐董卓,陶谦派了三千精兵参加。
十一路诸侯并没有合兵一处,而是分别把守,袁绍、王匡屯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鲁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鄴。
初平元年(190年)春,刘岱、张邈、桥瑁、张超、袁遗等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会盟。
各路诸侯都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其实却各怀鬼胎,各有各的心思,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都不愿出头,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
让来让去的结果,大家共推并非一方诸侯,但真心想着讨伐董卓的臧洪。
臧洪毫不推辞,登上了祭坛,拿着承盘,歃血发誓说:“汉室不幸,朝纲混乱,贼臣董卓,乘战难危害国家,危及皇帝,虐杀百姓,大有侵吞国家政权,让天下归其所有的野心。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组成义兵,共赴国难。今天一起发誓的人,都应齐心协力,贡献为臣的一份力,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不心怀二意。如果谁违背盟约,不但他自身性命难保,还会祸及他的子嗣宗族。皇天在上,祖宗有灵,请仔细地看着!”
臧洪宣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听了他誓词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动起来,人人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袁绍并没有到现场参加此次会盟,凭其名望,大家一致遥推他为盟主。
东汉时期,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也称关东,十一路诸侯的领地基本都在东北、东南地区,因此组成的讨伐大军又叫关东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