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知的力量
庄子在《应帝王》里讲过一个故事: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王倪是当世的智者,啮缺是他的学生。
啮缺想知道万事万物的标准和道理,问了王倪四个问题。
王倪却答了四个不知道。
啮缺很疑惑。
王倪解释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生病,但是泥鳅却不会。人睡在树上会不安稳了,但是猴子不会。
那到底哪个地方更适合休息呢?
人喜欢吃家畜的肉,麋鹿喜欢吃草,猫头鹰喜欢吃老鼠。
那到底哪种食物更美味呢?
毛嫱与丽姬,是当世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就飞向高处,麋鹿见了就头也不回地走开。
那到底什么是漂亮呢?
我答不上来,所以我说,我不知道。
所有已有的知识都有局限,明白自己无知,是一种大智慧。
啮缺听完之后大喜,跑去找蒲衣子,说自己领悟了无知的道理。
我们都说: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在庄子的世界里,无知,才是更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01
对他人无知,是一种尊重。
庄子请朋友惠子一起在濠梁桥上游玩。
看到水里的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他对惠子说:你看这鱼儿,多快乐啊。
惠子说:你怎么知道他们快乐呢?你又不是鱼。
庄子马上反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它快乐呢,你又不是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就出自于此。
我们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我们也不是他人,所以也不能了解别人的喜好和想法。
庄子讲过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
有鸟从海上飞来,栖息在鲁国的城郊。
鲁侯发现之后,立马派人捉来,养在宫里,好生招待。
鲁侯本人酷爱音乐,又喜欢吃美食。
于是每天都有乐师奉命为鸟奏乐,又有仆从喂它山珍海味。
鸟儿被乐声震得惶恐不安、不敢进食,没几日便死了。
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周国平说: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你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
默认自己对他人的世界无知,不强加自己的意见,才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沈从文和翻译家王际真是很好的朋友。
俩人都热爱文学,经常一起写作、聊天。后来,王际真要去美国深造。
当时国内大学老师紧缺,有人找到沈从文,希望他劝劝王际真留下。
沈从文却表示,自己不干涉王际真的选择。
到了40年代,国内局势动荡,很多人希望沈从文出国。
有人找到王际真,希望他劝劝沈从文。
王际真却只写了一封普通的问候信,对此事只字未提。
这种互不干涉的相处模式,使得两人保持了终身的友谊。
君子和而不同。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哪怕穿上别人的鞋子,我们也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别人,
不要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别人决策。
不多言,不越界,不干涉。
为彼此留足空间,才能彼此尊重,久处不厌。
尚和道+瑜伽+冥想+读书+身心灵成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