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课堂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庄子内篇七篇,是一个系统的道体的论述,从逍遥游的物化,人化,神化的开篇,怎样解脱物质的控制,进入齐物论的深沉分析。文笔一泻千里。庄子的文章洋洋洒洒,如涛涛黄河,且笔风也尽受后人传承。逍遥游最后那句:无所可用,安所困苦。总结了解脱而神化的条件。为什么不能解脱,齐物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南郭是个地方,子綦。以前是跪坐,他的坐法不是腰板笔直端庄的坐着,而是好比现在的葛优躺一样懒散的样子,他仰头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垂下头蔫吧的样子,好像耦断。

原文: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他的学生站在他面前侍立着,看见老师的样子就问:老师没事吧,你的样子就象槁木,心如死灰的面色,为什么这样?

原文: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今天你的懒羊羊的样子(隐机),不是你以前的那个样子,很恐怖的疑问。

原文:子綦曰: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偃,我这样不好吗?你这样问。现在我已经没有我了,无我了,你可知道乎?开篇用师徒俩的对话开始,老师告诉偃,他的无我的状态。

原文: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

你只能听见人的声音,没有听见地的声音,你听见了地籁却听不见天籁。子游说:敢问老师为什么?天地人三才,用音乐的籁字来开始后面论述。

原文: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

子綦说:大地吐气,其名为风,地球也会呼吸,形成风,也是气。他如果不呼吸,大地宁静,只要呼吸,吐气吸气,实际上地球没有不呼吸的时候。那万窍怒嚎,大地上的所有洞穴,包括后面说的一切物的形状发出不同的声音。你没有听见那翏翏呼呼的声音吗。易经云:云雨布施,品物流行。物的流通定律,流通则活。

原文: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风吹过山林崎岖巍峨的地方,各种树木所围的空穴,有的象鼻,口,耳,有的突起,有的成圈,有的坑洼,有的污秽这些地方,这些东西。就发出各种声音,随着各种不同的风力发出同声音。泠风,比较高的风,则小和舒服。瓢风,在地面的风则大和,当风变成厉风,台风飓风,那万窍反而闭塞无声了。你看不见那万物树木调调摇曳,刀刀点头样子的吗?从声音到视觉。

原文: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人簌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簌。

子游说:地籁的声音是众窍发出的,人籁是比竹发出的。这个比竹是用竹萧来比喻,就是那些声音象什么象什么的,都是我们人的感性应和的。想象这个声音象哭啊,狼嚎啊,这个地籁人籁我都明白了,但天籁是什么呢?

原文: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天籁是吹万,吹万就是一切都物都是大地宇宙自然幻化而万千的,而赋予了各个物的特性,各种物都按照其特性发生作用,怒是气盛,发动的是谁呢?拿我们人来解释,我们各种人的十神(八字学用语)配置下,我们就按照这个固有的十神去行为做作,那这个十神的心性又是谁给我的呢。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万物按照自己亨通的喜欢的方式活着。这个一节,浩然澎湃,一气呵成,读起来清丽爽达,用天地人三才的声音展开论述。光是文笔也是惊叹不已。

原文: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知慧的人做事规矩有道,小知慧的人閒閒,闲和閒,闲里有门栓,代表规矩有道,閒里有月,说徒于短小微弱的小事,行事只顾眼前的舒服便利。大言炎炎,君子行事昭昭其明,气度不凡,小言小量嘀嘀不休。大言炎炎,大开大合。那怎么会有大小之别呢?庄子接着举例。

原文: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人从睡眠开始发生变化,睡觉的时候神魂不交,魂不宁梦多,假睡。过 11点也不睡,这样的睡眠所产生的结果,白天醒了也是魂不附身,身体不能强劲有力,是散懒的,做什么都是不聚力的,混混沌沌。神和魂交,气和魄交。这样才会大言炎炎,那这样发生什么变化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与接为構,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与物接触则勾心。物也包含人。每日以心斗志,标装自己,深沉谨慎,把自己隐秘起来,终日提心,遇大事则就恐慌终日。

原文: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

一点点睡眠的事,就象按动了机关一样,不可收拾了。主司了是非之源,保留了自己的诅毒变坏的心性。为了自己的所谓的胜出,因为前面讲过:日以心斗。看庄子的齐物论做人已经没有意思了,当然庄子一直在剖开人的十神,把人已经剖开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后面他还要进一步残忍。

原文: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

这样的话,其杀好像秋冬扫落叶,再下去人就连话也不想说了,如溺死之人的样子,这样就不可让人恢复了。于是看见什么都讨厌,就是说的话也是有气无力,近死的心了,再也难以让他恢复健康的体魄了。我们这里不是古文学习,不会一个字一个翻译。不能从字的形上学,形而上是气机,是道,形而下是发动,是意识决定了物质的表现。

原文:喜怒哀乐,虑叹变蛰,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由内部的五脏气机,喜怒哀乐,担忧了就叹息。姚(放纵)佚(懒散)的状态就出来了,乐,快乐的过分的时候身体就会虚脱,郁闷如蒸,气都出不来的话,就成毒素在体。

原文: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这样的状态是日夜交替用不停息,而且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萌发的。算了,算了。早晨晚上都是如此,这个由哪里生的呢?

原文: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

如果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及时回头补救呢?只有那个不是我,就好办了。看看开篇子綦是,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那样的无我状态。非彼无我,这样才会非我所取的心境状态。这样就接近了有点感悟那些问题的原因了。但是还不能找到是什么驱使着我们。

原文: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如果真有主宰我们的,那为什么看不见,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但是每天的行为又深深切切感觉自己是活着的,可行己信。我是那么的真实却为什么又看不清我呢?我们所有的情感心智那么真切,却不见其形。

原文: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

我们的肉体由百骸,九窍,六脏组成,身体就存在了。但是这些东西和我谁最亲呢,你我都喜欢身体的每个部分,但是真的喜欢你自己的身体器官吗?

原文: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当成我们的臣妾,呼来喝去,表面上好像很对我们的肉体好,珍惜着。那是心境吧。我们的身体器官之间有不和睦,嘴动就讨厌耳朵了,眼睛戴眼镜,鼻子讨厌眼睛了。那到底有没有一个为主的部件呢。即使求不得真道,我们平时的生活也没有损益。但是不管你求不求的到,我们一受胎成形,都是活着为了等待死亡。庄子说到这里做人如果没有从物化人化到神化的道的本体去生,那求不求都一样,都是在等死,无非多等几年。

原文: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这样我们每天与物相杀或者相亲,这些动作一概不能停下来,不亦悲乎!终身被十神奴役而不见完成的事,疲劳挣扎而不知道我们的归宿。可不哀啊。如果什么都不明白就这样活着就是不死,也无益。因为你活一百的话,你的身体都已经衰败了,你的心也厌了,这个才是活受罪的大悲哀。我们的人生,都是固若迷茫的,难道只是我一个人迷茫吗?当然也有不迷茫的人存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这样点出齐物论的本体。万物不齐,不平衡,什么地方平衡的呢。在这个图的中间的道字的本体,离开一点就成八卦的方位里了,就有五行的特性和心性。本坛的万字符的位置。庄子的内外杂篇,实际就是我们的南华经。齐物论,昨天讲的是怎么解决: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则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的境界。是自己的言语,行为达到接近道的认识智慧。

原文: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人的行为都是按照自己成立一个主观意识而跟随,师,跟随。人都是自己的意识为老师,师,老师。人对外界的认识别人的认识就很难替代进来了,哪怕愚笨的人也有自己高明的认识。

原文: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

在我们的认识并没有达到真道的时候,这样才有了对外界的是非之意。庄子比方:我今天去越国,实际我并没有离开过,(相对运动去理解这句话,我动地球也动,等于没动。)当然寓意就是我每天好像都在进步,但是我们的根性认识还是没有变。这个外物本来即是无或有的状态,是因我的认为才生出有的概念,无有为有的理解,无中生有。

现代物理量子力学中论述的:物质叠加状态,即猫的存在状态:既在客厅又在厨房。一但我们去对猫的观察,体验,猫的存在叠加状态马上塌崩,变成只能在客厅或者在厨房的物质的唯一性。即意识决定物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这个无有为有的的道的本体,即使象大禹般圣贤也不能知道,我又有什么奈何呢。这段是说有了自己的意识为老师下,我们对外界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有了是非。

原文: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有了思想认识就会说了。人要说话必定表达他的观点。这个也不是胡乱的吹,说的话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学说。但是这个言语还是没有固定成道。

原文: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你认为他说了些什么,实际他等于什么也没说,就象小鸟的叫声。你听了这话有什么看法。看见他说了很多,对其他人来讲并没有听进去。或者是说了很多道理,实际并不是真道,等于没说。

原文: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因为道无所不在反而隐秘不见,人论道就生真伪。道啊,没有来往而不存在的,无始无终的道。而人呢就按照自己的认识非要去找到道不可。

原文:道隐于小成, 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因为道无所不在无形,隐于万事万物中,而我们说的道理又表达他的荣华,所以才有哪些儒墨之争。他说他的不是就我的对,文章华丽而咄咄逼人。如果要真明白世界的对错,谁是谁非,那么莫不过去明了道的本体。

原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物有自己独特的特性而不是其他的物,其他的物也不是我。是(我)。彼(它)。我对外物的认识的真道却不见,只是按照自己知道的知道,去认识。自知则自知,自己说了算。

原文: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对外物的认识完全出于自己的认知,我的认知是我对这个外物的认识而起。彼(它)是(我)。对物这些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庄子取名:方生之说,方就是各家学说,但是,刚刚学说出来就死了,刚死了又生了,刚刚这个可行,又马上变得不可以了,是是而非了。好比儒家出来,是可行的,现在是马克思主义了,儒家死了。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对错不能那样简单的分辩。

原文: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 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 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所以圣人是不由这些变化而变,而按照本来的道运行,是是非非都是因我,因他的对世界的认识而认识,它也是,是非,我也是,是非之说。整个人类的理论就乱七八糟。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是不要对立。偶,对立。这个就接近道的中心了。枢,中心地。枢到达了环中,可以应付无穷的的万物了。这个无穷,是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无穷,无穷也不是无边,无边也有我参考的出发点,无穷是无始无终的。故说,要做到这个环中,必须要明白道的本体。

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用手指比喻指东西不是要你知道手指,以指喻指之非指。就是我用手指比喻我指的东西比如我指给你看那是杯子,不是叫你去知道我的手指的意识。我不用手指去比喻我所说的东西就不是我的手指了,这个是庄子一贯的表述手法,两面都说到。我用马来比喻如马的外物并不是马,喻马非马的意思。我不用马来比喻那马那样的东西那马还是马。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也。天地不是我的手指,是我所指之天地。马不是万物,万物如马,奔腾不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庄子的文章就是道,要有易经的概念,那就跟着着庄子的思维走,他说的也是你想所表达的,他说的比我们高明,用字,用词也考究,文笔也潇洒。难读的原因一是:古语到今天就变化了很多,其二是庄子故意的造字,造词。

比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这段一出,很多人一定会盯着:北冥,鲲,大。去展开分析。很大多老师说北冥是北边的海,大师教授专家说,是北极,南冥是南极。庄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某某海呢,难道庄子不知道地球上一个海的名字?如果具体了,那看的人就会按照他的认识去定位思考,然后说哪海没有叫鲲的鱼,实际鲲的名字也是庄子造的,省的你们去争论而忽略了他真正要表达的物化理论。人因为不懂所以只好稀里糊涂的往下看,当然庄子说完这个意思后,他又反过来否定自己说的,习惯了他的论述风格读的懂就不远了,在文章里会不停地解释我的说的北冥啊鲲都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的,还怕你们不明白他的用意,干脆直接告诉我们:以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但是庄子还是高估了二十一世纪的大师。老子也一样,说完道,他说不求甚解,庄子比老子啰嗦的多,老子更简单,我比庄子更更啰嗦。

昨天讲到: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也。每个人都会表达各人的主观意识,他说我客观说实际上已经是主观了,几千年来形而上形而下的学说争论不歇,形而上的可以理解为主观意识,形而下可以理解为客观物质表现。

原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继续论人的主观意识,人对物的认识你说: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道是去行为实践悟道,不是用意识主观的臆想认识。那什么是对的呢?道悟道而所得道的本体,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说大话。这个就是道。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什么是对的,万物的自己的对就对了,不对就不对了。什么是可以呢,万物的道符合了可以就可以了,不可以就可以,很简单直接的万物的本体展现。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 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所以象莛(茅草)与楹(梁木),厉(丑)与西施(美),恢(气量大)诡(气量小)谲(奸诈)怪(奇异),这些都是一起自然存在归一的。

原文: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万物分化的时候,也是成熟的时候。但是成熟的那天开始,也是毁灭的开始,万物不存在成与毁的问题,因为最后都会道统为一。道一。也没有永远的成或者永远的毁,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都是道同为一。

原文: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只有达者,才能明白这个一的道。一,不是一的数。道是无用之用的大用,庸就是用的意思,无用之大庸,庸这个庸用是通达明白道的本体的用。这样你去用就可以象开机关他自己就运行那样的简单轻松。庸是前面说的环中,可以应于无穷。

原文: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明白这个几就是机关,用起来很简单,自己也不觉的有多高的智慧,反而是平庸之象,小德执德,大德不德。

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 “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我们每天劳神去明白这个一(物),而不知道道之大同的道一。谓之朝三,我们人只是看见表象的数。举例,养猴子的人,一天早上三个芋艿晚上四个,猴子们都发怒了,养猴子的又把早上改成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都开心了。名实都没有变但是猴子就有喜怒的行为了。我们人也和猴子一样。所以圣人去中和那些是非,中庸之道的均匀公平。谓之两行的道。

原文: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我们的古之圣贤,他们的智慧认识已经到了极致。那到了什么样的极致呢,都到了万物都没有的时候高度。极致,尽也,后人没有什么再去加的。我们加的反而是主观的认识了。古人实际上已认识到道的本体了,我们反而退步了。

原文: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 而未始有是非也。

那后人怎么退步了呢?庄子说,天地分化生万物后,我们人还没有自己的封地。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学说。再往下发展才有了封地,但还没有有是非争斗的观点。

原文: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

再发展是非就彰显了,道的本体认识就开始亏了慢慢越来越缺乏认识了。这个道的认识所以会亏,退步是因为爱(自己的主观的喜爱,自私)已经形成。但是道本体真的有成和亏呢?这个就象我平时说,人类文明退步了,人类的只是科技发展了。形而下的发展。

原文: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

道的本体到底有没有出现成和亏?到底有没有没有成和亏呢?

原文: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怎么去明白成与亏?就好比昭文(弹琴的高人)弹琴,可以用琴表象出万物的状态,这个就成和亏的状态。怎么去明白无的成与亏?如昭文弹完琴的那啥那间的那是空明无我的境界。

原文: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 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 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

昭文,师旷,惠子都是音乐大家,在音乐上都有高超的技艺,师旷敲的道琴也可以达到昭文那样的境界,有成与亏就可以用音乐表象出来,无成与亏的他也可以进入停下来啥那的无我状态,惠子也一样,他抚完琴可以忘记自己在哪里。三个人的境界已经到了那样的全盛状态,所以记载于后世。因为他们都好音乐,所以超越世人。但是也因为他太执着喜欢,想要明白更深的境界,因为用这个主观不明的思想去追求更深的境界,所以用坚白(逻辑)去推理这个道而愚昧而终不得。而他又用文章来论述道,最后反而无成终老。如果,他这样用逻辑去推理出道的本体,那我也成了。

原文: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那怎么是成功,实际根本没有成的概念,没有永久的成与不成的意义。那这个道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滑疑之耀,这四个字庄子造词,因为他也说不清道的本体,道的无形,无法用有形的文字去定义。那用一个明白的词,也会落于形而使人错误的定位认识了。道是无用之大庸,而明明德。

原文: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现在我说到了这里,不知你们和我说的相同?,还是你们和我说的不相同?同与不同。相,表面的象,或者外表都差不多,那么我与你们说的也没有什么不一样,不过是多了一种而已。就是我说的也是废话,可以不用再说了。

原文: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 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但是,我还是要试着说下去,(道的本体)是有开始的一刻吗?是有没有开始的开始的吗?是有没有开始的有没有开始的开始吗?这三个层面说 1太极 2无极 3混沌。庄子的逻辑很厉害,从头至尾都是逻辑辩论。

原文: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道的本体)有有的,有无的。有没有开始有无的,有没有开始的有没有开始的有无的存在。这里三个层面是对道体的存在的讨论,前面是道的本体的起源问题的讨论,比较烧脑子。有和无的的问题,老子说: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观空不空,空无所空,无无无有,有有有无。

原文: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

那有无啊,不知有无,到底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今天我就当作有有吧,但不知道我所说的其真的有吗,或者是无的吗?我不知道了!

原文: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下什么最大,大莫不过人秋后的最细幼的豪毛,什么最小呢小莫不过泰山。天下长寿的人是刚生出来就夭亡的婴儿,那短命的是彭祖。这个不是反话,是告诉我们道没有大小之辩,小者大也,大者小也。大小皆是人的主观比较而已。

原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名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个齐物论第二个总结,第一个: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与我同存,万物与我一体。我也是万物之一。

原文: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既然已经为一了,那我还有什么可说?既然已经为一了,我又为什么不可说?生活如果一件事已经发生,既然已经犯错,那我没有什么可说?既然已经犯错,我为什么不可说?

原文: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

一的事可以说二面,二面的话,还有一个去说这二面的话等于第三种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层至极。

原文: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三后面再加只是无穷无尽的复演而不可终也。那些能够巧厉演算数的人也不能得尽,何况我们平凡之人。所以我们自己确立三的层面而不再加,只能这样了。太极有三,八字的太极三点。

原文: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道的本体是从来没有界限的,封,界线。言就是说的真理是没有永远不变的常态的。我们只好给他画个界限。文字言语也一样,今天看庄子的言语累得要命。声色无常。

原文: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请让我来说(画的界限)的界限: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等八德。八类的意思,不是中庸的八德。

原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划分的界限是人道的,道的本体是没有可封的。六合是先秦的方位,我们现在看风水后天方位是八方,佛教是是十方,六合东西南北上下。六合外是天道,道之本体,所以圣人的态度是存而不论。六合之内是人道,圣人论而不评论。这里的圣人指通达之人。不是各家的诸子人物。

原文: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这里的春秋不是指春秋战国的年代,也不是孔子作的春秋。是指历史。历史的经历过的成败经验留存后世,是历史上先王的记载。经世之道,先王之志。对于历史圣人只评论而不辩论。

原文: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故那些部分,有不分析的,那些对错分别,有不辩论的。

原文: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

说:为什么?圣人是包容不辩的,众人的辩论是表现给世人看的。

原文: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

所以说:那些辩家越变越不见真道。真正的大道是不彰显不弘扬的,真正的大智慧大辩反而不说了,大仁反而不仁(天地没有仁与不仁,好的坏的都一同)。真正的廉洁是不需要装清谦的。真正的勇是不会显摆的他的力量的。

原文: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道,哪里没有道,道无所不在,不需要看见。言,真正的辩不需要开口。仁,平常而不显成绩。廉,真正的清廉是不需要发信号给别人知道。勇,真正的勇者是不显威势的。

原文: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这五类,已经接近圆满,接近道的本体了。所以,大知慧的人,止其言,反而表现出不知道的样子。

原文: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到了这个境界,大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如果能够知道这个境界,可以说找到了道的源头。这样这个人就可以不停地灌水而不满,不停地舀水而不竭,都不知道它哪里而来的,此为葆光,道气长存。

题外:齐物论读到这里这里,我们看见庄子字如刀伐,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逻辑严谨,字字透机,无不称绝,但庄子的思想,反反复复,矛盾重重,刚刚自己建立的自己马上又去推翻,否定之否定,这样才会让看的人难以看懂的原因,读他的文章感到似懂非懂,似明不明,是对非对,是错非错等,实际上读庄子的文章不是要你读懂,读完是要你明白庄子的状态而已。讨论道的本体是的状态,他自己造了:滑

疑之耀。我打个不好听的比方,我们去看一个疯子(不知道他是疯子时)的文章时,还在推敲这个疯子的文理含义,有时高深,有时断层,,有时矛盾不存立,实际上读完这个疯子的文章不能说看懂,因为疯子自己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我们读的是疯子的状态,只是明白了状态。不但是读庄子,连老子的文章也一并如是。

我们来看看齐物论开篇,说子綦忘我无我的境界时,听见地籁的声音,是大块噫气,这个风吹过万窍之洞,和那些山岗大木,的万物共存,风本来无声,万物本来也无声。地与物是大仁而不仁,所以庄子说:

独不闻之翏翏乎,其二证明万物是:独不见调调之刀刀乎。本来地籁就这样,风与物交所显的声色无常之状态。天籁是吹万不同而使物自己,咸其自取,万物没有好坏,天与物交,只是共存为一,人也是物。所以天与物大仁而不仁,但是人籁的是:激者,缟者,比者,吸者,

叫嚎者等等的所谓的声音。原来天地万物没有齐与不齐,仁与不仁。故说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其二,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不齐者人籁也,众人之言而不齐。开篇子綦无我,后面三个音乐大师,昭文,师旷和惠子,都曾经接近过无我的状态,接近过道的本体的啥那间,那个啥那多久,一个弹指之间有六十个啥那,但是因为他们太喜欢音乐的表达,表达天籁地籁的声音的,反而因为走上人的主观逻辑,背离那啥那的感悟接近道的本体,而终老无成,而且又用文字去推理才有不成也。因为人什么时候有了知觉,道的本体就远离了,世界就混乱不齐。看完这个再去看看前面的文章,就提升了你们的知觉。逍遥游物化人化到人化,人不能神化进阶,因为齐物论里的人籁不齐。不明道的不生不灭,无始无终也。老子常清净经所言是也。最后证得无上正果,阿弥陀佛!人的本意是想找到真理,治理世界的混乱,结果越来越乱,天地自然,需要人去管吗?人心不齐,怨天地不仁。

原文: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当时尧问舜说:我想伐西南的宗脍、胥敖这两个小国,可我心里又不忍心而放不下,这个为什么呢?

原文: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舜回答:这个几个小国都生活在(蓬艾)很贫穷的地方,又不听教化,

所以你放不下不忍心,天有普照万物的恩泽,何况你的仁慈的品德就如那太阳。

原文: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物都有共同的(特性)?王倪说:我怎么知道。他又问:你怎么知道你所不知道的呢?王倪:我怎么知道呢。他继续问:难道万物都是无知的吗?王倪又说:我怎么知道呢。真是一问三不知。

原文: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 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 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 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试着回答你:你(庸拒知)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不知道?我可以试着问(女)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会得腰疾(风湿)而死,泥鳅会吗?人爬到高处就会发抖恐惧,那猿猴会害怕吗?三者谁知道哪个是标准的真正呆的地方。人吃的是素荤,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吃老鼠,四者吃的有没有一个标准的食物?猿猴都喜在一起,麋和鹿玩,泥鳅和鱼一起,毛嫱丽姬,人看见都说美,鱼见到她就深潜逃跑,鸟看见飞走,麋鹿看见就立马逃走,四者之间什么是标准的美?

原文:自我观之, 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在我来看,有了仁义二字的开端,就是是非的结果,(社会)就复杂混乱了,我怎么能清晰的去分辨呢。 啮缺说:你不知道的利与害,至人(通达的人)难道也不知道利害吗?

原文:”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 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王倪说:至人神人啊!即使火海也不觉的热,河汉浸也不觉的寒,山崩地裂,飓风海啸都不能让他受惊。他呢可以乘云气而在天际游历四海之外,突破了生死的无常,哪有我们所说的所谓利害的问题。

原文: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瞿鹊子问长梧子:我听老师(孔子)说,圣人不管人世的事和务,(圣人)不追求利益,不逃避危害,不喜求,不按照人的道去走,不做而做,有为而无为,这样的活在人世之外。

原文: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孔子认为这些都是孟浪(大话不切实际)之言,而我认为这个是真正的妙道,你认为怎么样?

原文: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长梧子说:以前的圣人黄帝听这话也是难以明白的,孔子又怎么能完全明白呢?

原文: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你问这个问题也太早了,见到卵就想马上有鸡了,见到子弹就象已经有了猎物,我也是对你姑妄言之,你也姑妄听之。

原文: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众人役役, 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真正的通达之人)可以知道阴阳,控制宇宙,于道合一,把自己放在空洞无有的境界中,没有高低观念。我们每天被一切奴役辛劳着,圣人是反应迟钝,不作回应。

原文: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参悟突破时间万年如一瞬间。万物都是这样的相互之间彼此的相蕴相斥之中。我怎么知道生一定是没有迷惑(害怕死)我怎么知道死一定就不好呢。而不知道归宿。

原文: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丽(丽戎小国)之姬(美女),一国的君主的女儿。晋国选妃子开始,她哭的死去活来。真做了王妃,享受了王的待遇,穿好的吃好的,她就很后悔自己当初那样的哭泣。艾封人之子也,刚才解释是一国不太正确,应该封地诸侯的女儿。

原文: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我怎么知道我们到死了,不后悔生的时候害怕死的心情呢?

原文: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 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做梦饮酒有好事,白天却有哭泣之事。梦中有哭泣之事,白天却有田猎之喜。做梦不知道是梦,(梦中还很清晰的)。梦中还有梦,因为梦里醒来还是在梦中,醒来后方知是梦中梦。但是大觉后发现人生实际上一场大梦(梦中梦之梦中梦)而我们活着以为是觉醒着的,幽暗不明的以为都知道了。

原文: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我们被谁)主宰着,管理着,我们都坚信着。孔子和你都是在梦中,我现在和你说梦也是在梦里,把这一番言论,叫吊诡。庄子所造,他的意思不会直接说的明白的,大概模糊的意思是比较诡异难把握的意思。

原文: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这些言论)留给万世之后总有一个真正的圣人可以了解了,只能偶遇了看缘分了。

原文: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 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

如果我与你辩论,如果你胜了,我没有胜你,你真对了吗,我真的就不对了吗?我如果胜了,你没有胜,我就对了吗?你就一定不对吗?就是对了,也不一定是对。你我都对了,你我也不一定对。我和你都不能知道真正的对错。

原文: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 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 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 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因为人的实在是黮闇(暗昧无知),我让谁来公正这个(对于不对)。让同我观点的人来评判,既然和我相同,怎么能公正的评说。让和我一样的观点的人来评判,既然和我一样的观点,怎么能公正。让不同我观点人来评判,既然不同,又怎么能公正。让和我与你一样观点的人来评判,既然都我们一样,怎么能公正呢?所以我与你和他大家都不能真正知道,而只能等待真正达到道的本体的人了。彼(圣人)。

原文: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这个可以称他天倪,天倪(了悟道的本体)。曰:是,不一定是,对,不一定是对。(你说是因为是你的主观意识,就不一定是。不是是客观的,真道的不是。)是如果是是,那么是也是不同的不是,没有办法分辨。对如果是对,那么对也不是不同的不对也难以分辨。

原文: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而这个意识并没有参悟到的境界)我们的主观意识变成我们的言论而对待万物的看法,除非到达道的本体。不然我们的言论会越走越繁琐不清的地步,而没完没了的(辩论)下去。(圣人)忘记时间忘记辩论,到了道的浩瀚的无穷之境,所以圣人都是在这个道的本体境界之中的。

原文: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你一会行,一会坐,一会坐,一会又行,为什么这么没有稳定性呢?影子说:这个不能怪我,我也是受身子的指挥的,我的身子也受他的思维控制的。(都是可怜的东西)我好比蛇的腹下的皮,蝉的翅膀,怎么能知道对的,又怎么知道不对的呢?我们都是附属品,受制于什么呢?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举例自己梦中变成蝴蝶,玲珑活现的蝴蝶,在逍遥自在的梦中,不知自己是庄子自己。(周:庄子。庄子叫庄周)。突然醒了,那么就慢慢地明白了自己还是周。但是庄子糊涂了,我不知道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白天的周,但我和蝴蝶总有分辨的,这个就是物化的真谛。

总结:物化了,也是齐物论的重点,找到道的本体才会知道万物原本就齐,平衡统一的存在着,人的主观思想还没有升华的时候,所有的物都不齐,不平衡,矛盾丛丛,世界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

此谓齐物论。齐物论,全篇讲完。吾打字若干,役役作为,终无所成,

概然于无为之境,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