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从北斗系统的历史性跨越,到嫦娥六号的顺利 “回家”,再到超大型盾构机用直径 8 米主轴承的研制成功,无数科技创新的壮举无不彰显着创新的力量。而在这背后,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那一股子闯劲和韧劲,成为了开启创新大门的关键钥匙。
闯劲,是创新的无畏冲锋。创新之路,从无坦途,前方往往是未知的 “无人区”,充满了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种未知,吸引着无数勇敢的探索者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北斗人在没有先例可参考、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大胆探索,创造先例,凭借的就是那股敢闯 “无人区” 的冲劲。他们不惧困难,不怕失败,以无畏的勇气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开辟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这种闯劲,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在面对未知时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它是推动创新不断向前的强大动力。
韧劲,是创新的坚实后盾。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嫦娥六号 “太空打水漂” 的顺利实现,是科研人员模拟上千万条飞行路线、反复试验的结果;超大型盾构机用直径 8 米主轴承的成功研制,更是几代科研人员接力攻关、历经多年的心血结晶。在创新的征程中,失败是常态,挫折是常客,但真正的创新者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不会因眼前的困难而退缩。他们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重整旗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这种韧劲,让创新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是创新能够持续推进的坚实保障。
创新既需要敢闯敢拼的勇气,也需要开放合作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 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经验。从 “蛟龙” 号接受外国科学家参与科考,到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探测月球,再到天宫空间站宣布迎接外国航天员,中国始终在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着中国力量。这种开放合作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唯有始终葆有一股子闯劲和韧劲,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将更多的梦想化作现实。让我们以闯劲为帆,以韧劲为桨,在科技创新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