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饮料扔给我进垃圾桶!”

午休后,我在安全平台中看到罗梓皓同学手里拿着一瓶冰红茶。我想到已经严厉禁止过学生带饮料和零食来学校,于是径直赶到教室,直接从他手里没收了饮料。他一脸懵。

在走向罗梓皓的时候,还看到江煜的桌洞里面也躺着一瓶饮料,又立即折返,直接将手伸进桌洞,拿走了饮料。

这样一来,有同学说:“老师,陈洽也有一瓶饮料。”他坐在位置上,听到有同学举报他有饮料,赶紧转身背对着我,拧开盖子猛喝。看到这儿,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再次吼道“陈洽!”我们之间隔着一组,僵持,对峙。

他把饮料交了过来。

我本想全没收放到办公室。但是,我又担心学生误以为我没收之后是自己喝了,所以直接叫身边的一位同学将三瓶饮料都扔进垃圾桶。

我看到江煜的脸顿时阴了下来,难过又尴尬,但是他没说什么。陈洽也是如此。没收饮料之后,他扭头走,我叫他,他头也不回。我不再追。

接下来,备课,改作业,上课,参加学校培训……忙得无暇去想他们什么心情。

可到了晚上,我喝饮料的时候,猛的想起这件事情来。我发现我错了。

我太着急要去示威,去强调规则的不可践踏,去杀鸡儆猴以震慑班级同学,去撇清我与饮料间可能会发生的误会。于是,张口就叫身边的学生去把饮料扔了。

虽然确实是他们仨违纪在先,但是,我作为一名教育者,是否只有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劝诫和教育呢?

如果我冷静一点,如果做决定再慢一点,如果想自己想得少一点,我不会这样伤害他们。

跟学生相比,我是一名管理者,我有比他们更大的“权力”。我是“权威”,我代表学校落实规则,而他们需要服从,如果不服从,就会受到不同的惩罚。我难道不是在依仗权力去欺负弱小吗?

一时怔住。

在这个事件中,我随着感情冲动做出决定,缺乏专业性。我确实错了。心里难安,于是分别在钉钉私聊三位同学:

xx,我想应该跟你道个歉。今天下午发现你违反校纪,把饮料带进了教室。后来,我把你们仨的饮料一块让同学扔进垃圾桶了。在当时,我是想着班级守规则第一。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的原则和底线,我一时冲动做出了那个糟糕的决定。现在想想,是我没有考虑清楚。那是你们喜欢的饮料,你们喜欢喝饮料,我也能理解。违反规章制度应该要教育,却不应该是这样的方式。冷静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我跟你道歉,下周给你买一瓶饮料。但是,你要在离开学校后喝,也希望你能将学校的规章制度记心里,遵守校规和班纪。

进了垃圾桶。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被剥夺了一瓶心爱的饮料,也是教师权威对学生的一次伤害。

我作为权利者对,他们管呀。而他们很老实,没有反抗。他们已经顺从的把饮料交给了我,我为什么还要把他们扔到垃圾桶呢?为什么不能课后再悄悄的把他们单独叫到办公室去教育引导呢?毕竟我做事的初衷也是为了去劝诫学生不要把饮料再次带到教室来。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开明、宽容的老师。可从这件小事中却知道自己的急躁,缺乏教育智慧,对学生的容忍度还不够高。教育教学应该更有温情,而不只是一次次为了宣示我的权威。

规则,纪律自然是重要的。在一个集体中,我更强调我们同一种声音。但其实自己的粗暴会不小心伤害学生。有时伤害了学生还不自知,以为自己多高明。我以为自己是开明的老师,实际上却不小心扮演了一个暴君的角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