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搞懂这七件事的人,将赢下未来10年
第五消费时代的七个趋势
1.Slow,慢节奏。人们更倾向于花时间享受高品质的事物,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2.Small,小规模。从关注宏大叙事转向附近的生活。
3.Sociable,也就是社交性、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始终是幸福感的重要的来源。
4.Soft,人性化。让城市更适应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5.Sustainable,可持续性。
6.Sensuous,感性,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从追求快速、廉价、大量的消费模式,逐渐向更加细腻的消费模式过渡。
7.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从利润至上到社会关怀。商业模式不仅需要满足商业价值,还需要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
什么是第五消费时代?其中的机会和挑战是什么?
既然是第五消费时代,就得先说说日本的前四个消费时代分别是什么?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日本的人口结构。
第一消费时代,是1912年到1937年。这个时期,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婴儿潮的兴起,日本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日本开始逐步向中产社会过渡,出现了大众媒体、百货大楼、写字楼、公寓等西方化的生活方式。
第二消费时代,是1945年到1974年。这期间日本的老年人口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并正式进入了产业化时代。在大量的生产和消费的推动下,大部分家庭开始步入中产行列,几乎每个家庭都在购买冰箱、电视、私家车。
第三消费时代,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的1975年到1997年。日本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经突破了14%,但出生率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劳动人口仍然在增长。消费需求仍然旺盛,人们更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个性化。CD机、电脑、小型汽车等产品,就是在这个阶段流行起来的。
第四消费时代,是1998年到2020年。日本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9月,日本老年人口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29%,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消费降级明显。比如,共享经济、环保主义、情绪价值等消费趋势,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第五消费时代,是2021年以后。可以大概理解成,经历了物质层面的大起大落后,人们开始在精神层面深入探索,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体验。比如,现在日本社会特别流行一个理念,叫做Well-Being,翻译过来就是幸福安康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个体在身体和精神层面都获得深层次的满足。
那么,具体到消费趋势上都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个是Slow,慢节奏。
比如这几年流行的播客、慢综艺、Citywalk等。简单说,就是人们更倾向于花时间享受高品质的事物,而不仅仅是追求效率。
比如,最近几年,日本市场出现了和快餐相对的慢餐文化,也就是强调手工制作、有机食品、地产地消等。再比如,与快时尚相对的慢时尚,强调手工制作,传统技艺、旧衣物的再利用等。据说日本还出现了一种社会组织,叫做“世界放松运动协会”,就是以推广慢运动和轻运动为宗旨,强调运动的趣味性和情绪价值。
第二个是Small,小规模。
之前人们的首选是大商场,但现在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小型购物场所和休闲场所。比如,日本现在很流行“步行15分钟商圈”。简单说,就是从关注宏大叙事转向附近的生活。
在这方面,有个代表案例是,日本的地铁公司在东京开发的一个商业项目,叫做“下北线路街”。里面的店铺专门设计成了商住两用,而且用较低的租金吸引小众品牌和工作室入驻。而且经营者需要写策划书阐述自己的经营理念,然后说服地铁公司。最近几年,他们还强调要拒绝连锁店入住。据说这都是为了打造以休闲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复合型商业项目。
第三个是Sociable,也就是社交性、人情味。
未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会进一步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始终是幸福感的重要的来源。因此,第五消费时代的商业模式与城市规划,需要在智能化和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比如,日本最近出现了一个商业模式,叫做咖啡洗衣店。日本跟美国、韩国很像,对洗衣房的需求很大。但现在经营者在洗衣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一个空间作为咖啡厅。你可以边喝咖啡边等衣服洗完。你还可以在喝咖啡时认识周围的邻居,开展社交活动。据说,现在很多日本人都会在咖啡洗衣店里带孩子、工作,甚至开派对、跳舞等。而且哪怕你不洗衣服,也可以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去咖啡洗衣店里社交。
第四个是Soft,也就是人性化。
比如,在设计公共空间时,提供更多社交和休闲的场所,交通系统要考虑步行、骑行的便利性,让城市更适应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再比如,获得2023年度日本Good Design Award设计大奖的养老机构“52间的缘侧”。间是日本的一个长度单位,1间等于1.82米,52间大约就是95米。而缘侧是日本传统房屋设计中的元素,指的是连接室内和庭院的檐廊。而52间的缘侧就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檐廊,能够把养老院的空间和周围的居民生活空间连接起来。这就打破了原来养老院的封闭模式。
第五个是Sustainable,可持续性。
比如,日本最近很流行一个东西,叫做“织补”。很多日本人就觉得,袜子破了,杯子破了,不用着急扔掉,而是可以尝试自己从网上买材料缝补。袜子、杯子这些东西本身是不值钱的,但是因为是自己亲手补的,就赋予了一层独特的意义。据说,三浦展本人的很多东西都是捡回来再利用的,他曾经还把穿出洞的袜子洗干净剪下来,缝在了一件T恤上,变成一个小口袋。
再比如,出演过《小偷家族》的日本女演员树木希林,按理说这种程度的明星应该不缺钱,但她就很喜欢把别人打算扔掉的东西搬回家,再加工。据说她的很多衣服都是用旧窗帘改造的手工作品。她的原话是,所有东西都有它的寿命,在还没到寿终正寝的时候,就该让它延命下去。
第六个是,Sensuous,也就是感性,从感官刺激到精神按摩。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日本的古着现象。根据统计,日本古着市场的规模达到100万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万亿元。而且预计未来10年,日本古着市场的规模有可能超过快时尚。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穿古着呢?不是因为买不起现代服装,而是为了张扬个性。很多不同年代的衣服搭配在一起,有独特的故事感。
这种复古的现象,被三浦展称为“再生活化”。也就是从追求快速、廉价、大量的消费模式,逐渐向更加细腻的消费模式过渡。
第七个是,Solution of Social Problems,翻译过来是,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从利润至上到社会关怀。
比如,日本大手保险公司旗下的养老机构“SOMPO健康”,就在养老院中设置了儿童食堂。这就让老年人和孩子们再次有了交集。据说,从2023年11月开设儿童食堂以来,已经有14500名孩子参与了这个项目。很多原来不愿意社交的孤独老人,会在开放日当天特意换上干净的衣服来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据说由于孩子们的到来,养老院连退租的人都变少了。第五消费时代的商业模式不仅需要满足商业价值,还需要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
最后,回到咱们中国市场。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而且未来会比日本更快、更大范围、更深入地进入第五消费时代。
第二,尽管日本的消费时代是按照从一到五的顺序演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入第五消费时代之后,之前的第二、三、四时代会彻底消失。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再加上发展迅速,这种消费时代重叠交错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不同消费形态正在形成独特的时空折叠,五个消费时代在其中折叠共存。
知识点二:人生财富公式,来测测你的富有程度
如何保持五种财富的动态平衡?
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反目标”系统。反目标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无法承担的代价。反目标系统的意义在于避免惨胜。
其次,建立高杠杆系统,把努力花在那些真正重要且会带来高回报的事情上。做事情不应该均匀用力,而是要把功夫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最后,尽管不同人生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一定要留足“安全区”。真正的自由是掌握如何在不同阶段调配时间、关系、精神、健康与金钱的能力。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具体到量化计算,时间和钱应该怎么建立起换算关系呢?有个很奇葩的新闻,就牵扯出了这个换算关系。
这个事发生在印度,一个人把一间电影院告了。告什么呢?是电影里面插播的广告太多。你可能会说,这也能告?还真能。起因是这个看电影的人,在当天安排了一场重要的电话会议。他想得挺好,会议七点前开始,电影正好六点半结束,时间刚好接上。
但没成想,电影院不讲武德,居然在影片中间插广告。包括17条商业广告、2条公益广告,还有一大堆其他电影的宣传片。结果原本应该六点半散场的电影,生生拖到了七点。这个人看得入神,也把电话会议忘了个干净。
后来他越想越气,干脆把影院告了。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桩官司判了。当事人胜诉,获得了5万卢比的赔偿,折合成人民币大概4400元。
而且假如按照这个方式换算,半个小时4400元,那么按照一天8小时,只算工作日,他一年的时间大概值1000万元。当然,这件事情况特殊,不能这么简单地做乘法。但换个角度,它倒是把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人一生的时间,到底值多少钱?或者说,挣够多少钱,才算是幸福?
投资人兼作家萨希尔·布卢姆的《人生五种财富:设计你梦想生活的转变指南》。书里面有很多关于人生财富的洞察,或许值得听听看。
首先,怎样才算是富足的生活呢?布卢姆举了个身边的例子,他的一位朋友把公司卖掉,到手1亿美元,于是就租了一艘豪华游艇,邀请家人朋友一起出海庆祝。可是这个朋友刚到码头幸福感就立刻消失了,原因是在他预订的那艘游艇旁边有一艘更大、更豪华的游艇。
这个现象在一个心理学层面的解释,叫做“抵达谬误”。你以为你到达某个地方后会很开心,但事实上并没有。说白了,就是一山望着一山高。
之前,哈佛商学院的行为科学教授迈克尔·诺顿,专门对2000多名富豪做了统计。诺顿问他们两个问题。第一,你幸福吗?第二,你觉得再多挣多少钱你才幸福?结果这些富豪普遍表示,至少再赚个两到三倍。
而按照布卢姆的观点,这些富豪都属于不会算账的。因为他们的实际财富,要远比他们认为的更多。布卢姆说,人的实际财富不只是金钱,它包括五种,分别是时间财富、社交财富、精神财富、身体财富以及财务财富。
人生财富=时间财富+社交财富+精神财富+身体财富+财务财富
先强调一句,布卢姆要说的不是鸡汤,而是基于数据的推演。
他认为第一重要的是,时间财富。布卢姆算了一笔账,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到八十岁,那么现在二十岁的你,人生还剩下二十亿秒,假如你已经五十岁了,那么你的人生大约还剩下十亿秒。
从2003年开始,美国劳工统计局就专门面向全美做统计,看看每一个人一天的时间都花在哪些人和事上。结论是,一个人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达到顶峰,而从20岁开始,会越来越短。一个人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在30到40岁期间是每天4小时左右,但50岁以后平均每天不到1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呢?假如一个人来到北上广深杭这样的大城市工作,然后每年精心挑选1到2个假期回家看望父母。假设父母已经60岁了,按照预期寿命80岁来计算,他大概还能见父母20次,最多也就是40次。他可能已经和兄弟姐妹们最后一次嬉笑玩闹,可能已经给孩子讲过最后一次睡前故事,已经和某位朋友最后一次相聚畅谈,只是当时的他完全没意识到。
因此,布卢姆的建议是,专注在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要浪费生命中的时间。你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越多,你在时间财富这个维度上就越富有。当然,布卢姆说的自主支配,是你想创造价值就创造价值,你想休息就休息。它指的是自由,而不是闲着。
第二个,社交财富。布卢姆说的不是所谓“人脉”,而是基于情感的联系。
布卢姆在书中讲了他外祖母的故事。他的外祖父在印度建房子时特意选了一个小地方,因为外祖母的三个好朋友都住在那里。当时他外祖父考虑的是,万一自己先去世了,妻子至少还有三个朋友陪伴。后来,布卢姆的外祖父真的就先去世了,而外祖母活到了90多岁。由于她跟朋友们住得很近,可以彼此陪伴,所以晚年并不孤独。因此,布卢姆提醒,别让任何人孤独,尤其别让老人孤独。
布卢姆他建议我们可以用“关系地图”来审查自己的人际关系。
比如,写下你人生中最重要的10到25段关系,然后评估你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支持还是互相贬低。
再比如,画一张四象限图,横轴表示关系的健康程度,纵轴表示关系的频率。然后再把每段关系放在图中对应的位置,这样就能直观看到每段关系的重要程度。
再比如,设想一个场景,在深夜突然生病,你会第一个给谁打电话?又或者,说句不吉利的话,假设你要为自己设计一场葬礼,你希望谁坐在第一排?这些人就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
布卢姆排在第三位的财富是,精神财富。
什么是精神财富呢?布卢姆的定义是,精神财富提供你的内在动力,让你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往哪个方向努力。精神财富是能让你坚持与常态斗争的能量。也就是,当你面对生活中那些不确定性的时候,精神财富会让你不那么脆弱,对生活有自主权,对未来有笃定感。
精神财富的积累并不容易,布卢姆的建议是,保持你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基础。
排在第四位的财富是,身体财富,也就是你的健康。
这个财富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会自然衰退,必须积极维护。布卢姆本人就是个狂热的健身爱好者,他从16岁起就开始健身,还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个人马拉松的纪录时间是2小时57分31秒。而全球男性马拉松的平均完赛时间大约是4小时21分,布卢姆的成绩大约是在前1%到2%的水平。
布卢姆说,多数人并不需要这么拼,因为健身存在一个二八法则。你只要付出20%的努力,就能超过80%的人。
布卢姆排在第五位的,是财务财富。这是生存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就很难有梦想、健康,以及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布卢姆的提醒是,很多人容易太过关注财务自由而忽视其他的财富。他强调,财务自由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
最后,布卢姆说,真正富足的生活并不是让这五种财富总量最大化,而是保持动态平衡。具体来讲,可以使用这么三个方法。
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反目标”系统。什么是反目标?是指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绝对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说白了,就是那些无法承担的代价。
比如,你希望你在职业上取得成功,但你的反目标是,不能因为工作而错失陪伴家人的时间。再比如,你希望你拥多赚钱,但你的反目标可能是,不希望因此而损害身体健康等。有个历史典故叫皮洛士胜利,古代伊皮鲁斯国王皮洛士与罗马共和国作战,屡战屡胜,但是每次的代价都极其惨重,得不偿失。而反目标系统的意义就在于,能让你避免这种惨胜。
其次,建立高杠杆系统,把你的努力花在那些真正重要且会带来高回报的事情上。说白了,就是做事情不应该均匀用力,而是要把功夫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布卢姆最后的建议是,不同人生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一定要留足“安全区”。布卢姆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人生季节论”,说的是,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关注的财富重点不同。比如,二十岁时你可能更在意财务上的财富,但到了四十岁你可能更看重人际关系财富,而到了八十岁你可能希望拥有身体财富。布卢姆说,无论每个阶段更关注哪种财富,一定要让其他财富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因为,假如在二十岁时由于专注于财务自由而放弃时间、人际关系、健康等财富,那么到了下一个阶段就很难弥补。
换句话说,真正的自由并不是拥有无限金钱,而是掌握如何在不同阶段调配时间、关系、精神、健康与金钱的能力。
你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任何组织的工具,你不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也不是海里的一滴水。你不但有生存的权利,更有发展的权利、繁荣的权利、自主的权利、对世界发表看法和改变世界的权利。你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主导自己的时间、社交、精神、身体和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