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音乐教育先驱们多喜欢用外国乐曲配中文词来谱写中国歌曲呢?这得从中国的私塾到学堂、现代学校的建立说起。
北京最早的中学是美国公理会于1864年建立于灯市口的育英中学(见首博展厅)音乐教育自然是西欧音乐。当时清朝的学校又大多为私塾方式,没有音乐课。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确定新兴学堂设立「乐歌」一科,当时一批有志於音乐教育的人编写的《学堂乐歌》大多是采用西洋歌曲的旋律,词换成中文歌词。由此出版过很多关于学堂乐歌的书。
中外艺术歌曲在艺术特征上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也有因儒教文化等文化历史背景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内容上有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