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时代,为什么要学习跨学科?

新年刚过,就有好几家培训公司找我,帮忙做跨学科的课程。

如果一件事情短期内接二连三地发生,那说明它不是个偶然。我们如果留意各大平台,会发现去年开始这类课程在逐步上线。

我和几家培训企业的负责人做了详细沟通,原来是因为最近爆火的ChatGPT——

这是一款超强人工智能,网络介绍“它是由OpenAI公司训练出来的巨大的语言模型,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AI,比我们人类更擅长沟通”,而在最有可能会被它取代的工作列表里,“教师”岗位排名第五。

教师要被取代

有一位妈妈对此忧心忡忡——

文章截图

怎么说呢?我看完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如果我们还在以应试教育的思维来学习和处理问题,我们在大概率上,确实干不过人工智能。

反之,如果你以相反的方式训练自己或者孩子,那么人工智能是跑不赢你的。

什么叫应试思维?

简单说来,就是把书本或者专家的知识、观点当作权威来进行思考并处理问题的思维。

比如说,今天你参加厨艺比赛,要做一款桃酥。那么,如果你是按照标准食谱来做——即使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厨师的食谱,你是肯定会输给人工智能的,因为你的出错率很难比机器低。

但是,如果你不仅懂烹饪,你还具备医学的健康思维,那么你可以根据健康原则,对食谱进行食物搭配的创新,比如,无糖版本,甚至改变上火的烘烤方式,往蒸煮的方向思考……

更进一步思考,如果你不仅懂烹饪,了解医学,你还具备心理学思维,那么,你可以在口味上,思考如何在口味上,让人产生更多快乐的感觉,或者引发更丰富的情绪……

这些人类还没有总结出知识和经验的干法,是机器人到达不了的远方。因为,知识、经验的总结总是滞后于创造力的。

这就和医生治病是一个原理。如何判断一个医生足够值得信任呢?你只要观察他一个特点——他开药方是否大多数按医书记载或者标准配方来开。过于遵循医书(哪怕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医生,他的灵活性一定不高。这样的医生,我是不会长期找他看病的。

我曾经请教中医道济关于他怎么学习和做笔记的问题,他说——

“我如果要做笔记,只记根据原因无法推论出来的知识。我更重视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方法论永远比知识重要。”

在我跟他学厨艺的过程中,他对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许记知识点。

所以,遇到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这样”、“还有没有其它解决途径”,比记住“如何做”更重要。

更有趣的是,如果你还能思考“我能不能反过来干呢”,那么这个问题往往会带出很多好玩而惊人的答案。

2,身为教师,我之所以从不担心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一件事情80%的成功,是由20%的灵活部分决定的。

而这个灵活的部分,即是人工智能很难胜过人类的地方——人工智能也许能取代相对高重复性的低、中脑力劳动,但很难取代需要应对复杂问题、变化大的高脑力劳动。

这是昨天我在文章《快乐不知元宵过》里提出的观点,文章里我举了生活的例子,在这里我再进一步解释下——

比如,同样是销售,同样有标准化的销售话术和展示课件,一个人的业绩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10倍——主要差别在于面对不同的人,这个销售在沟通时的灵活程度。

同样是语文老师,讲同样的课件,提供了同样的教案,讲出来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差距也在于面对孩子时的灵活部分。

……

这个灵活的部分,没有标准答案,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它是每个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

我有一位从事人工智能的朋友,在看了我的文章后,他增加了自己的观点——

一件事情80%的成功,确实取决于20%的灵活部分。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我们可能唯一能做的,只有那20%的部分。

也就是说,这20%让我们现在成为优秀人士的能力,将来可能会成为基本生存能力。

这不是没有可能。

3,那么这20%的部分是什么呢?

这就是培训公司找我做课程的原因了——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这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训练目标。也是他们研究出来的,可以让孩子们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解药”。是那个20%的部分。

其实哪怕不是解决复杂问题,只是解决一般常见的生活问题,你也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有非常大的差距,而这正是高手和一般人的区别。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并不是要学习很多很多的学科,而是提升你解决问题时的思维维度。

当然,这个过程,你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中,接触和学习多个思维模式,而当你掌握的思维工具越来越多,你会发现,你处理问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你开始逐步具备“上帝视角”,用更高的维度看待问题——

再也没有问题能难倒你。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的生活,我们确实无时无刻都在面对和处理问题——

要不要出国留学?

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现在研究生那么多,还要继续考研吗?

怎样才能遇到合适的伴侣?

老公出轨了,我要离婚吗?

医院诊断出得了乳腺癌,如何处理?

如果有一天,再来一轮传染力更强的病毒,不能出门了,我可以做什么养活自己?

……

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却和你的生存息息相关,你会发现,无法回避。

多年前,我曾短暂地做过英语行业的课程顾问(销售),我至今记得我的销售经理在我入职第一天,只培训了我一句话——

今天你不去面对你的问题,明天问题就会来面对你。

因为这句话,我在入职的第三个月,就成为了公司广州地区6个校区的销售冠军。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这些问题,就是你的游戏卡点。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不断通关(解决问题)……

那么,你要玩的是一场有限游戏(人生没有多少选择的游戏),还是一场无限游戏(人生有很多选择)呢?

跨学科的培训对象,是想玩无限游戏的人。

来吧,一起玩。

好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