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上市以后,这个公司值多少钱取决于市值,也就是:大家愿意花多少钱买你的股票,你的公司就值多少钱。
公司上市之前没有流通股票,那这个公司值多少钱要怎么算呢?顾名思义,估值就是估算出来的价值。
假设有一个人叫“没头脑”,很会做包子,打算开一家包子铺。
于是他花了20万元购置了一些设备,租了一个商铺,包子铺就在街头开张了。
每个包子净赚1元,大约平均每天能卖100个包子,一天的净收益是100元,一年净利润36500元。
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生意,如果我们对他进行估值,这个包子铺值多少钱呢?
估值有三个基础方法:
- 1、成本法,就是看过去。
假设企业的价值等同于过去投入的所有资金。
所以上边的包子铺投入了20万,那么其估值就是20万,
成本法只计算前期的投入,忽略的公司的盈利能力,企业品牌,客户渠道等无形资产。
所有成本法局限性太高。
- 2、相对估值法,就是看现在。
没头脑的这家店刚开始没什么数据,不过可以参照同行,上市了的包子铺,比如市盈利,市销率等。
套进没头脑的这家店,比如有家上市了的包子铺市值50万,对比了两个公司的销售数据,财务数据,进行估算,给了没头脑20万的一个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数据易得,计算相对简单。
但此方法不一定反应其真正的内在价值。
比如马云要开个包子铺,用传统数据进行对比估值,估算不出来真正的价值。
- 3、绝对估值法,就是看未来。
首先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然后折现到今天,把这个加总的折现现金流作为公司的估值。
没头脑的包子铺预估10年时间,每年固定利润36500¥,10年总的就是365000¥。
但10年后的钱不如今天的钱值钱,简单的折现下,假设10年的总收益折现到今天是20万,那么这个公司就给20万的估值。
绝对估值法,是基于未来的现金流预测,直接反应公司的成长性和营运能力,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但主观假设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较大,不能确定未来的业务到底增长多少。
理解公司估值:
- 创业者考虑的是公司赚多少钱,而投资人考虑的,永远是公司值多少钱。
绝大多数初创企业,融资阶段的估值完全是估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为什么呢?
其实在早期阶段,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增长潜力,而不是你现在的盈利情况。
实际上,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估值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是投资者愿意用多少钱,买你公司多少股份。
即便如此,也强烈建议所有的创业者,对上面的三种方法加以了解和熟悉,直白地说就是向投资人表明:拍脑袋拍出来的估值,你也是有法可依,有数可算的。
大多数时候,你具体算出来的那个数字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去算,愿意去想,愿意理性地、全方位地深入判断自己的公司,单就这个态度和能力,往往会无形中增加你的估值。所以估值算法,你要先学会,再忘记。
有的时候,对于初创项目,投资人没有办法完全理性地分析。
大多数情况下,他明知道你是忽悠他,但是他还是希望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忽悠住他。
直白地说,这一轮你能忽悠住他,他就可以相信在下一轮的时候,有他的站台和帮助,你可以忽悠住下一轮的投资人。
有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不是注定的,你能忽悠住所有的投资人,让所有人相信你这个事情能成,到最后在这些人的帮助下,这个事情可能就真的成了。
如果你不能说服投资人,那么也许一件本来可以成的事情,反而成不了,这就是投资人的基础逻辑。
这里面所有的“忽悠”,我们理解为中性词,没有贬义。
用三种估值法,算算你自己,值多少钱?今天的你,价值几何?
原文摘自音频app有书共读-《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