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之差看中国文字魅力
登高,是中国诗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一份文化情结;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记忆中最难尘封的情怀;是历经时间淘洗仍旧熠熠发光的一颗诗意之星。登高处留下了无数动人诗篇,也让后人在字字珠玑的迥异中体味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作为诗词界的仙侠,李白飘逸洒脱的作风注定了他要登高处留下浪漫洒脱之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不仅表现了楼之高,更表现出楼已高到了让人生出畏惧之感,自然让人理解作者生出“手可摘星辰”之语并非空穴来风。一“危”字不仅侧面写出了楼之高,更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站在高楼上,一面是手可摘星仰望星空的浪漫,一面是高处不胜寒,独自承受高处压力的担心与忧虑。这是一种怎样的复杂之情!作者此时的人生之路又面临怎样的抉择!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想象,皆源于一充满飘渺之感的“危”字而非写实的“高”,文字魅力可见一般。
同样的“危”字,却在柳永的诗中展现了不同的诗情画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同一“危”字,却不再是侧重体现楼之高,高之危,而是侧重于渲染出独守空闺的少妇登上高楼的那份无助、孤独 。本是高楼,但一“危”字更体现出丈夫不在身边的无助、惶恐,再加上细细凉风的吹拂,更加深了那份深深的闺怨之感;加深了少妇风雨飘零之中的无助之感;加深了少妇渴望在高楼之上看见思念之人的期盼之情。
中国文字,同而不同。
再说李白的另一首登高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此处如果用“危楼”则会让人觉得突兀做作:危楼暗示着比高楼更高,明月照射进来,定是充足的,而明月照进高楼,由于遮挡,必会产生朦胧斑驳之感,看见窗棂上、地板上那斑驳的影子,心中也必然会产生影影绰绰般淡淡的愁绪。
中国古诗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用的词:“西楼”。“西楼”却暗示着不同的离愁别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处“西楼”并不一定是高楼,不排除作者意在交代在其院中的位置,但 “西”字给人以遥远飘渺之感;给人以茫然之感;给人以悲凉之感。因为“西”字总让人想到“西天”这样的世界。本词中,“西”就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文字艺术中的悲凉之感;单薄之感;茫然之感。纵使没有危楼之上的战战兢兢,但这份亡国的悲凉,对未来的茫然,甚至遥望天边对故国的那份怀念与回忆都比“危楼”表达得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西楼之上,是怎样一抹遥望的背影?这份愁绪的表达又和李白诗中“高楼”的运用有着异曲同工的精妙。
中国文字,不同而同。
那手可摘星,仰望星空的危楼;那明月入射,愁绪斑驳的高楼;那屹立西边凉薄朦胧的西楼,载着世人浪漫美丽的情缘,跨越千年诉说着中国文字巨大的魅力:同而不同,不同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