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亚·伊里奇的面色,既非粉红,又非浅黑,也非真正苍白,而是分不清的,或者说不定因为他发胖得和年龄不相称(上文已交代他“年纪三十二三岁”——编者注),这才显得这样的吧;而这发胖,也许是因为缺少新鲜空气,或者缺少运动,再不就是这两个原因兼而有之。他的暗无光泽而白的过分的颈项,小而肥胖的手,以及软绵绵的肩膀,一般地都显得对于男人太过柔弱。他的动作,哪怕他着了慌,也不失其温柔和他独有的懒惰的优雅。万一一片烦闷从他心头跑到了脸上,那他的眼睛就翳暗起来,额角就显起皱纹,疑惑、悲哀和恐惧的游戏就开始了;可是这不安却难得形成一定的观念,而且很难得变成一种企图。他不过解决在一声叹息之中,便消逝于冷淡或者困懒里。
奥勃洛摩夫的便服,着得多么适合他那恬静的面目和柔软的身段呵!他穿着一件波斯料子作的睡衣,一件真正东方式的睡衣,一丝儿也不带欧罗巴的气息——没有流苏,没有丝绒,没有腰身,宽敞得能够把他裹上两周。袖子,道地亚洲式的,从手指到肩膀一路渐渐肥上去。这件睡衣虽然失去了它最初的鲜艳,而且有几处地方还磨出了油光,以代原来的天然光泽,却还保持着东方色调的鲜明和料作的结实。
在奥勃洛摩夫眼睛里,这件睡衣有着无数宝贵的价值,又软又顺,穿在身上毫不觉得它,听从身子的最细小的动作,有如一个驯顺的奴隶似的。
在家里,奥勃洛摩夫是从不系领带或者穿背心的,为的是他喜欢舒畅和自在。穿着一双长长的,软软的,肥肥的拖鞋,从床上起身,他看也不看,双脚向地板上一落,总就笔直地穿进去。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作者简介:
冈察洛夫,是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812年6月18日生于辛比尔斯克市,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代表作为《平凡的故事》、《奥勃洛莫夫》、《悬崖》。
评:
作者对奥勃洛摩夫这个人物的描写,着重突出“懒惰”这个特性。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这个特征而写。仅仅只有三十几岁的年纪,整天待在房间里不运动,不干活,“暗无光泽而白的过分的颈项,小而肥胖的手,以及软绵绵的肩膀”充分展示了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一团肉堆在房间,真应了那个词语“行尸走肉。”但是作者并没有这么直白,而是很形象的描述他的懒惰,他的便服竟然是睡衣,而且有几处地方还磨出了油光,以代原来的天然光泽。由此可见,这件睡衣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洗了。
另一方面作者用了一种非常委婉的语调和词汇描写了他一次又一次定计划,却从不执行,一事无成。“万一一片烦闷从他心头跑到了脸上,那他的眼睛就翳暗起来,额角就显起皱纹,疑惑、悲哀和恐惧的游戏就开始了;可是这不安却难得形成一定的观念,而且很难得变成一种企图。他不过解决在一声叹息之中,便消逝于冷淡或者困懒里。”
这两段描写把奥勃洛摩夫追求舒适,贪图安逸,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