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从今天6.12开始进入中考了。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参加高考,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那就用碎片来回忆下我的中考吧。
我中考那年是1989年的夏天,那时的中考比高考更重要。特别是对农村孩子来说,都想考初中中专。考上中专马上就转城市户口,国家包分配,毕业就是干部待遇,既可补贴家庭经济来源,又非常体面荣耀。
只有班级里学习靠前的同学才能够考得上,学习靠后的就只能选择考高中。学习太差的连高中都考不上,就只能留级复读再考,或者是去打工。
记得那年我们年级5个班160个学生,考上中专的只有我们5个,还有几个考上高中的。
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能吃国家铁饭碗,孩子们也真是拼了。
要考进重点学校,就要好好努力。学习真的是靠自觉,遇上负责任的老师还会时时督促下你。每天晚上学到零晨,睡上两三个小时,三四点又开始学,挑灯夜战一点不虚。
要先参加预选考试,预选不合格的可以再参加考高中;合格的才报考中专。类似于现在中考的自主推荐生,每个班能被预选上的不过几个。
那时的家长啥也不懂,一切交给学校。下面乡镇的考生,每个学校派专车专人带学生去县城考试。
记得当时要考两天半,提前一天租住在考场附近的小旅馆。小旅馆条件很差,六个人一个房间,楼上楼下全是各个学校的考生。晚上别说复习,想睡个安稳觉都难。
那时只要有地方住,能吃上饭,最主要能保证按时到达考场,顺利考完试,老师和学生们就放心了。然后就坐车回家边干农活边等待通知了。
那时爸妈啥也不懂,快到出成绩的日子,我就住小姑家。姑夫在教委上班,可以提前打听到消息。
总算等来了成绩,知道过了分数线。那时也是报志愿。师范类要在全镇前五名的才有资格报,农村孩子啥也不懂,老师和家长当时就给报稳妥点的学校。
最后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通知书,那年我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中专的。从此,我就成了人们说的城里人。
三十年前,“中专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身份,荣极一时,多少人期盼成为其中一员。
中专生,是一代人的爱与恨,一代人的沉与浮,一代人的悲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