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习惯性的5点多醒来,外面还黑的很,网络因公司换光纤而失联,床头有一本《平凡的世界》,随手翻了翻。
这本书我很早就知道,1986年左右出版的,只是那些年在迷恋武侠小说,没有在意这本书。看了看开头,知道故事是从1975年孙立平上高中时开始的,其中的许多细节和我上高中时十分相似,于是让我想起了许多上高中时的情景。
我上高中时是1980年,那年不满13周岁。当时是初中两年毕业,县东部几个乡镇初中在由二年制转三年制,于是我们村有5个人荣幸的一起考上了县城内唯一的一所高中。
现在看的话当时上学很辛苦,可那时一点也没觉得。每个星期天下午2点背着母亲单独给蒸的白馒头和精心准备的装在罐头瓶里的菜,有时也带着给别的同学捎的干粮,母亲把我送到街门口,大黄狗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或者有人作伴但大多是一个人便踏上了上学的征程。
从我们的不足800口人的小村出发,步行5里到辛安镇上的309国道,那里有通往县城的汽车和小火车。小火车一般是坐不上的,除非年底的时候加一趟车,因为平时每天早上从邯郸发车,到辛安镇的时候是上午9点,所以平时只能坐汽车。开始的时候车很少,我们一起等车的同学等不到车就步行,我自己也步行过一次,到学校需要三个多小时,往往错过了晚饭的时间,脚板也要疼几天。父亲知道后,只要星期天在家,就骑车把我送到辛安镇,若长时间等不来车,便直接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有时遇到顶头风,父亲很累的。后来邯郸到肥乡加了专程公交车,有时也和同学同骑一辆自行车,还有时过星期天也不回去,交通的问题便不再怎么困扰。那时经常做的梦是,村头有了公交车的站牌。
一天三餐就在学校伙房,都是一样的,没有像书上说的欧洲亚洲和非洲。早晚是稀饭2两,全是玉米糊,没记得见过米粒。菜是学校大缸里腌的有怪味的萝卜,一块1分钱,吃前一定要用清水洗一洗。馒头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开始的两年是两个窝饼一个馒头。馒头是最爱,问题是黄面窝饼,根本不是现在很细的黄面,那时都是粉碎机粉碎的,里面大部分是玉米粒,很大的那种,而且有时候还蒸不熟。中午的菜都是水煮白菜,在一个能藏几个人的大锅里,停火后,用一把铁锹狠劲翻几下,然后浇上一勺熟油,3分半勺5分整勺就开始卖起来。吃的时候要操心,有几颗草或树叶是常有的事儿,首要的是检出菜汤上漂浮的蚜虫尸体。每周开始的几天吃从家里带的馒头,伙房可以腾,一个馒头一次1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