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提升决策能力的三大方法
工程管理本质上是一个持续决策的过程。工程师需要在产品设计、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图制定、研究方向选择以及技术团队领导等方面做出关键决策。控制工程的概念不仅适用于自动化系统,同样能为技术管理领域的人类决策提供重要启示。
心智模型与不确定性
决策者依赖心智模型——包括知识、信念、假设、经验、观察和推理。但任何模型都不是现实本身,最佳情况下是精确近似,最差情况下可能完全错误。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心智模型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并采取行动减少这种不匹配。
以飞行控制为例:为飞机开发控制系统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需要"充分激励",即提供各种输入(如飞行控制面的偏转)并测量飞机的反应。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创建具有所需精度的模型并纳入飞行控制器设计。数据必须足够丰富,使相关信号能够超越无关噪声。
对于人类决策的心智模型也是如此。监控组织或项目的日常运营可能无法提供足够高信噪比的信息来可靠地更新心智模型。相反,特殊任务和情境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例如,管理者可以给团队成员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主要是为了改进对员工的心智模型,而不是解决紧迫的组织需求。改进后的心智模型可以帮助领导者在实际挑战出现时为员工确定最佳角色。
无论如何努力,心智模型永远不会完美。总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决策者需要记住:无论你知道什么,你都只是认为你知道。抵制相信你真正知道真相的诱惑。
动态性与决策
有时决策的效果不会立即显现,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年才能看到结果。在此期间,观察可以提供效果指示,但也可能是错误的。控制理论中的逆响应概念就是一个例子:对决策的初始响应与最终效果相反。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公司大幅增加研发投资对利润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由于研发支出,利润可能会下降。一旦新产品推出,盈利能力可能会增加。如果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暂时的逆响应趋势而削减研发资源,可能会通过牺牲公司的长期活力来恶化而不是改善状况。这种短视的决策经常发生。
决策很少是一次性事务。领导团队、管理项目、分配资源和进行设计都需要定期与他人互动,初始决策需要随时间定期调整。在复杂的决策情境中必须考虑这些动态性,调整基于对活动的监控,从而闭合反馈循环。
时间延迟可能特别难以管理。如所述,关于项目和流程的决策需要时间才能产生影响。延迟可能来自各种来源,包括沟通问题、新政策、人员配置问题、采购时间和报告流程。要成为有效的决策者,你的心智模型应该包括延迟估计。
概念之间的联系
心智模型、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反馈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深刻又迷人。它们为决策提供了众多见解。
一个例子是控制工程中的鲁棒性-性能权衡。这种权衡指的是,在高度不确定时期同时保持鲁棒性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最高性能水平。这一见解是优化中"没有免费午餐"定理的基础,意味着没有决策方法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优的。
当心智模型与现实不匹配、存在噪声数据或外部干扰导致不确定性水平增加时,决策应该不那么激进。相反,你应该通过逐步改变和等待反馈信号来响应。换句话说,情况越不确定,就越应该对冲风险。
关键要点
- 记住:你所知道的,只是你认为你知道的。你的知识总是不确定的。
- 意识到受决策影响的系统和流程的动态性。记住:你的行动效果可能需要时间才能显现。
- 持续努力改进你的心智模型。确保你依赖的信号不被噪声淹没。
- 对组织或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你采取的行动就应该越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