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年末,公司的年终总结上,员工的PPT大都除了可以量化的业绩和不足,就是不可量化的自夸和出于自我保护的踢球,这些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老板对每个部门、员工所作工作的认识,但往往比较失真,尤其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员工往往比较少,业务成熟度差,很多想法甚至是老板灵机一动,很多项目都是日新月异,很多问题只能见招拆招,因此员工经常是没有固定的工作边界,有活大家一起上。这样就造成了,员工的自我评价与公司对员工的评价经常产生很大差异,进而造成很多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往往可以用业务的高速发展来对冲,可是一旦公司发展的速度降下来,这种问题就会发酵、放大,形成强大的内卷,对公司造成里外夹击。
那么这种情况下,作为老板,尤其是创业公司的老板,找员工谈心,则是一种避免团队内卷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年底,员工往往这个时候会进行职场的再选择,企业也面临对业务、员工的重新评估,是去,是留,是升是降,员工和企业都需要考虑。那么老板找员工谈心,不仅梳理业务,也梳理人心,可是如何谈才能避免适得其反,甚至谈后两生厌呢?
倾听者的姿态
谈心不同于汇报工作,更不同于问责,所以老板一定要放下“老板”的姿态,不好为人师,不先入为主,以一个平等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姿态,做好信息的采集、梳理。不标榜、不说教,保持好奇、尊重、理解,最大化的与员工“共情”。遇到偶尔的分歧,要学会“示弱”,避免强势的辩论和说服,让员工释放,倾诉,甚至是吐槽,不要让员工有说错话的责任压力,更不要让员工有“你不懂我的”嫌弃。
创造轻松的谈话氛围
老板和员工之间,由于天然的雇佣关系,所以员工往往会出于各种工作、利益上的考虑而无法畅谈。因此谈心时,轻松的谈话氛围往往能让人更多的、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为了创造更轻松的谈心形式,既可以选择邀请员工一起喝杯咖啡,也可以买点零食,边吃边聊。我之前和员工谈心时经常买些瓜子、花生、开心果等,拉两把椅子,两个人中间放一堆零食和一个垃圾桶,边吃边聊,效果非常不错,感兴趣不妨试试。
无话则短,避免尬谈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讲,一方面员工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公司文化还没有形成,每个员工对于公司得想法也都不一样或者说不稳定。所以,年末之际,老板尽量做到与每个员工都进行谈心,以最大化的了解员工真实想法,传递公司真实愿景。但每个都谈,只是一种态度,并不是每个人谈心的时间均摊。即使做到倾听者的姿态,创造了轻松的谈话氛围,对于有些员工受限于性格、能力,以及在公司的工种和角色,可能还是“无话可谈”,问不出什么“问题和建议”。这个时候,只需要真诚地关心一下个人情况,表达一下对员工工作上的认可和建议即可速战速决。否则,过于刻意的引导和挖掘,会让彼此都过于牵强和尴尬。
如何面对员工指出的问题
与以上“无话可谈”的员工截然相反,有些员工则是“问题库”。尤其是对于很多创业公司,团队来自不同背景还有待磨合,项目很多都是摸石头过河有待验证,甚至公司的方向和规划都在不断地调整,有些员工可能问题特别多:公司的问题,个人的问题;同事的问题、领导的问题;人品的问题、方式方法的问题......,“存在即合理”,老板此刻只需要认真倾听并记下员工的问题,同时对于意思不清晰的地方,引导协助员工梳理,确保员工对问题的表达没有歧义。
等员工说完,逐个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以询问引导的方式,让员工说出其希望的解决方式和建议。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可能员工经过“自问自答”后都“不是问题”,或者很多问题其实只是“个人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既无足轻重,也没有最优解,员工自己也就谅解了这些问题。通过这种倾听,以及后续引导员工自问自答和辅助分析的方式,不仅释放了员工的负面情绪,化解了大部分员工心中的问题。而且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了老板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老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员工的看法肯定不同,听到不认同的问题,老板往往立刻急于纠正、急于反驳,急于说服......你会发现员工很快就会放弃辩解:好吧,我不说了,你都对.......)最后老板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民心”。
如何面对员工提出的建议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化解,毕竟作为一个公司,尤其是一个创业公司,团队、项目、甚至方向都可能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那么针对最后留下的一些真正事关公司利益的典型问题,作为老板往往会开动脑筋,急于给出答案,貌似胸有成竹,其实大可不必。先听听员工的建议,尤其是提出问题的员工本人的建议,也许是个不错的方式。
对于员工的建议,不管其出发点是为公司考虑,还是为自身利益考虑,不管过于幼稚还是过于空洞,作为老板即使当时脑子里一万个“傻叉”,也不要立刻进行判断,否则不仅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有可能会因为武断而对一些本质不错的建议造成误判,从而也成为员工心目中的“傻叉”。
概括起来,员工的建议,大都只是一个“主意”,一个方法,甚至一个具体的事,往往是要么目标不清晰,要么可执行性不强,因此对于每个建议,通过和员工一起梳理分析建议的目标、实现路径、具体落实、需要的条件资源,往往会去伪存真,删除掉大部分“想当然”的建议。而这种一起梳理分析的方式,也会让员工心服口服。同时也加深了员工和老板之间的了解和共鸣。
问题和建议的交叉验证
对于谈心之后筛选出来的普适性问题和建议,作为老板,先不要急于判断、落实,继续隐藏自己的智慧、实力,继续寻求团队的智慧。毕竟既然是普适性问题和建议,那么一定有相关人,因此接下来就是把这些问题和建议分别找相关人进行深度沟通,听听各个相关人的看法和想法,从而进行问题和建议的交叉验证,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分别、逐一地和相关人沟通。无数次教训让我意识到,在问题和建议的初期,召集员工通过开会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往往使得局面变得逐渐不可控:由讨论演化成辩论甚至最后影响员工团结造成更大的内卷,或者员工碍于各种人际关系的考虑,言不由衷,最终偏离讨论的初心和目的。而老板找相关人一对一的沟通则会让让沟通简单、理性、深入、高效得多。
工作多年,通过交叉验证,让我受益良多。这种方式会大大减少问题和建议的主观与片面,同时也大大减少老板的盲区和想当然。
问题的整改与建议的落实
通过交叉验证,对于一些问题和建议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之后,接下来就是问题的整改与建议的落实。这个时候才是需要老板进行主导、总结、统筹、指挥的阶段。如果问题或建议涉及的是具体的项目,那么一般基于现有资源和条件进行循序渐进式推进即可。而如果问题或者建议涉及到的是“人”,这个对很多老板,尤其是经验不深的创业公司老板,就需要过心理关。回顾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早年常犯的错误,就是对人的处理不够职业和果断。
比如对于夸夸其谈,却执行力差;没有建设性建议,却总对公司理念、业务方向说三道四的员工试图说服教育,试图创造机会让其扬长避短,结果纵容使其适得其反;对于爱推卸责任、爱邀功、爱“踢球”的团队负责人,因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而流失很多优秀员工;对于爱八卦、爱传递负能量、爱搞小圈子的行为重视不够,结果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大大影响到公司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极具潜力的优秀员工,则往往要么顾虑到现有平衡,要么觉得还美中不足“还需要历练”,结果错失挽留良机,一旦主动提出辞职后悔晚矣。作为老板,对事的处理往往急于求成,而对人的处理往往拖延回避,这是通病也是大忌。
总之,作为年终总结的重要部分,作为避免公司内卷的最有效方法,老板找员工谈心,不是流于形式,也不是“攻心”的权术,而是以心交心,从而达到共情、共鸣,因此,要谈得真诚,谈得轻松,要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发动员工,同时也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叉验证、推进落实,奖惩分明,给谈话以回响,给员工以导向,给未来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