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其实并不需要她。就算没有我,你也能继续前进。”爱与失去在时光的沙漏里如影随形,从那一声啼哭之时,你就需要开始接收爱,并且用余生去学会再见和再也不见......
昨天看了一本起名为《我离开之后》的类似插画绘本的读物,篇幅很短,但可以说有笑有泪吧。简介上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母亲给女儿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来不及说的爱与牵挂。读了之后,我感觉很治愈,并且可以感同身受其中的很多小细节,甚至开始告诉自己可以慢慢释怀,慢慢放下,可以把挚爱的人放在最美好的记忆里,每每想起都会暖心微笑,而不仅仅只有悲伤。
整本书始于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话题----死亡。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来不及彩排的演出,那么最后的谢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可能尚且年轻的我们还来不及去思考,但书中的母亲以自己离世后的口吻,去“指导”女儿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要怎么度过人生中或重要的节点或琐碎的日常,甚至将妈妈暖心食谱按步骤罗列,教会尚未精于厨艺的孩子。点滴之间,这份沁透于笔尖的浓浓深情,将作为孩子人生路途的专属指南,陪伴终老。
书中有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表达:“请记住,不管你身边曾有多少人陪伴,最后离开时都只有你自己。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舞台啊。事实上,早在我离开之前,你就已经一个人登上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事实上,你根本不需要这本书”。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失败和摸索中不断成长,不断在我们的人生舞台上充盈情节,铺开想象。父母只能作为我们成长的助力、场边的教练,在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我们推力,帮我们复习技巧,而主场的对抗还需我们自己从头到尾的亲身参与,因为你会发现,对抗中有我们面对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