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大冰的《好吗 好的》。
为什么要用又字,因为过去看了一点儿,但是并没有被这本书吸引,就放下没再看。收拾书桌时突然又看到了这本书。买都买了,不看不就浪费了,所以我就跳过了自认为没有被吸引的部分,从下一章开始认真的看起来。
这一部分写的很好,讲的是他去昆明时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相处了很久,但是不得不分开,后来又在飞机上相遇的故事。挺感人的,所以想在朋友圈分享一下看完后的心情,但是仔细一想,自己好久没发朋友圈了,好多朋友很久没有联系了,如果发朋友圈他们会不会评论:原来你还活着。
打开手机,距离上一次发朋友圈已经有三个月了,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我曾经不是每天都要发朋友圈的么;不是每次发完朋友圈都要一直关注,看看谁赞了、谁评论了么;不是看到某人赞了自己的朋友圈要高兴半天的么;不是偶尔看到一个过去的好友赞朋友圈会想起过去的种种么。怎么,现在不发朋友圈了?
过去,总是想分享自己。经历也好,想法也好,希望别人能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在想什么。翻着以前的朋友圈,感觉好幼稚,好可笑。每天最少一篇,几个字到几十个字不等,内容更是出奇的无聊--今天吃了什么,好难吃;今天看了什么电影,很感人;今天哪位老师拖堂了,真可气……但是即使这样无聊的分享,朋友也会真诚的点赞,偶尔也打趣的评论一句。
当你真的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朋友的评论会很安心;当你小有成就的时候,看到朋友的评论也会很高兴。有人说,多少友情到现在只剩下了朋友圈的点赞。但是,自己应该很清楚,一旦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肯定会给最好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寻求心里安慰,没听说过哪个人挨个给朋友打电话的。所以,有些朋友在离开你以后,真的只能在身边淡淡的隐去,无论你想或者不想。这样看来,朋友圈不就很有必要了么。
对于那些不在身边的好友,朋友圈真的就是一个很好的联系方式。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定时冒个泡。
有些时候,朋友之间之所以会渐渐的失去联系,真的就是缺少了联系的方式。在我们这个年纪,大部分人都喜欢把自己禁锢在小小的空间里,不喜欢把自己的触角向外延伸的太长。当两个人的触角无法触碰时,失去联系只是迟早的问题。
朋友圈作为我们向外延伸最长的触角,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利用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想失去曾经的好朋友,但是又不想主动去联系,怕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两个人早已变得陌生。那么,就好好利用朋友圈吧,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他们看到,知道你经历了什么,知道你生活的好不好。如果连朋友圈都不发了,好朋友若不在身边,就真的失去了与你的全部联系,就连点赞的友情都没有了。
平时请多发发朋友圈吧,你会发现,很多好友又“活”了过来,肯定会有好朋友评论:原来你还活着!你只需回一句:“原来你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