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过的书,读完了就放到一边,自从加入社群看到许多优秀的小伙伴强调:“输出倒逼输入”这个观点后,我决定每看完一本书还是写写读后感。
这本孙圈圈的《请停止无效努力》,颠覆我对“努力”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是我无意间在微信上了解到一个线上商学院的课程后发现的,孙圈圈,曾任全球顶级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现创业中,线上商学院的课程我只听了免费的,后期付费的我没有报名,因觉得偏理论型。我这种感性大脑目前接收起来似乎有些困难,在听她的免费课程的时候我就发现,你得集中注意力听她说的每一个字,思考她文中提到的每一段话,否则,你可能不知道她说了什么。一句话就是:比较烧脑。虽然没买课程,但是对这个人却产生了好奇,看上去如此年轻,为何思维却如此有条理?抱着好奇的心态买下纸质版图书,利用下班后的零碎时间看起来。
关于天赋。
在阅读本书之前,作者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小测试,建议得分低于20分的人好好的读一下这本书,很不幸的,我得了14分,说明我心里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吧。整体来说,本书值得细读。在看到第一章人人都有天赋的时候,正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我,为了找到自己的天赋,利用书中提到的冰山模型给自己做了一个测评,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问题就是,做哪件事可以让你感到废寝忘食?经过深思一番我发现竟是阅读,大学时期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好看的书可以一整天可以不觉得饥饿跟疲惫,市面上的热播剧跟精彩电影很少能让我熬夜,但是一本精彩的小说却可以轻松令我半夜掌灯做到不读完不罢休。很难确定就是我的天赋,毕竟毕业后我试过做导游,学画画,做销售,到现在的外贸跟单,生活中的我喜欢运动,吉他,书法,看书,等等,我都有些分不清自己到底适合有哪方面的天赋。经过测试后我决定试试,而阅读也正好符合自己目前正在做的读书计划,再增加一个输出读书笔记,看看可否产生连锁反应。
关于意志力。
所有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这还真有点颠覆我的三观,自小就被老师教育要像《钢铁是怎么练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那样,拥有钢铁般意志力,制定学习计划 ,然后勤勤恳恳的执行,有时候因为意外事故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目标,心里相当不安,有时候面对计划实在执行不下去,心情也沮丧到极点,但是想着自己立下的目标,又还是得靠着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去,长久下去,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比如我的英语学习计划,去年报了沪江英语的学习班,每天下班后在晚上都要花至少1个小时完成线上课程,不是说老师讲得有多差,只是这种一味听课缺少实践的学习方式令我收效甚微,一年的时间里,放弃了健身跟陪伴家人的时间,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纯理论的网课并不适合我。学习+实践的模式才能让我的学习效率更高。
关于结构化思维。
文中对于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沟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对于职场人士尤其适用。尤其是我这种在工作中努力,在老板面前汇报卡壳的人,更是需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此章目前只是浏览,日后还需要反复学习提炼。
关于独立思考。
近年来,自媒体发展下,微信公众号中的爆文,热点新闻事件,当许多信息充斥我们大脑的时候,要如何保持独立思考?这种能力是我们学校填鸭式教学中从来重视过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毕业多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令自己激情满满的工作,许多工作,工作2年后,熟悉业务流程后就开始产生倦怠,然后我就开始回顾自己的选择,是不是一开始就选错了呢?没有独立思考自己的天赋,需求,导致自己目前仍然在一份工作中反复思考自己的选择。
关于真实的自己 。
最后一章关于回归真实的自己,作者提到的现象于我心有戚戚验。长久的努力,看不到结果,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怀疑自己的能力,方法等,然后就是一段时间的沮丧,不想学习,不想努力,开始否定自己,以此陷入悲观主义者的泥潭。但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高节奏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神经紧绷并陷入焦虑情绪,正确面对自己的功利心,在努力跟结果之间保持平常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相信,所有努力的种子,都会开花,只是有些花开在我们暂时看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