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读到一本日本小说家——宫下奈都的《羊与钢的森林》,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调音师的成长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外村,家境贫寒,他自幼生长在北海道的深山小山村。他很普通,普通的在班上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看不到光明的前景,每天平平淡淡的过着。也许,一辈子都会生活在小山村。
直到有一天,他的人生因为一个调音钢琴调音师——板鸟的到来,发生了改变。他在体育馆里,听见经过调音师修复后的旧钢琴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之后,他立志也要成为一名调音师。
可由于出生在山村,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这种乐器,也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他去读了音乐专科学校,认真学习乐理知识,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小的钢琴店做调音助理。可是由于没有“天赋”,以及对钢琴的不了解,他进步特别缓慢。
故事的基调,似乎注定了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出身的困扰。
“你不可能成功的,不用白费力气了”,“去找一份正经工作养活自己吧”,他总是受到质疑,也常常问自己,要放弃吧,可心里还是觉得应该再努力一把。
看到他内心的纠结,让我想到,我们不也一样吗?
我出生在小地方,按部就班的上学,生活除了学习就是三五好友一起玩儿,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后来,到了大城市上大学,发现了城市的楼可以那么高,人可以那么多。
班上的同学也都很厉害,谈吐大方,会唱歌会乐器。而自己就连在同学面前做个自我介绍,都紧张的面红耳赤,出于害羞不敢和别人说话,感觉自己和别人差距太大了。
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今年北大的状元坦言道,生在中产家庭的他,从小所受的教育要比贫穷家庭的孩子要好得多,父母的言行和思维也会影响自己。好多人都说,阶级的通道已经关闭,寒门难出贵子了。
这么想其实过于悲观了,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
如果总是跟别人比,很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最终会迷失自己。尽管不是最优秀的,可一路坚持下来,回过头看,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了。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目标,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成为像XX一样厉害的人……正是这些一直激励我们前进。
正如书中的主角一样,他就想成为一个调音师,是因为他受到了板鸟的鼓舞,以板鸟为榜样,他想像太阳般耀眼。
现在有人会说努力有什么用啊!读了大学,毕业还不是做着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工作,不过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疲于为生活奔波。还赶不上那些中学毕业就闯荡社会的人,人家可比你挣得多多了。
是,这些确实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困境。可是,拿少数混的好的和平均数来比较,本来就没多大参考价值。混出来的就被人捧,还有更多没混来的人,他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刚刚研究生毕业,在一家医院上班,一个月也就4000多块钱而且很辛苦。过年时参加同学聚会,饭桌上的老同学聊天,以前那个同学成绩不好,不过现在是一家饭店的老板,收入挺高,大家都很羡慕他。作者也调侃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工作辛苦钱还少,比起他们差远了。
做老板的同学说,其实我挺羡慕你们这些读书的,因为我是一个月挣这么多钱才和你们坐在一起吃饭,有面子的是我。我这种是属于混的好的,混得不好的都不好意思出来。
其实探讨努力是否有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没有意义。努力的结果是让我们变好,在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只要是付出了真心,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希望的样子,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掌握该怎么走脚下的路,也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看过一篇关于蔡依林的报道,她是一个特别相信努力的人。知道自己没有像其他歌手那样从小接受声乐训练,资质普通,所以她就特别努力地学习唱歌和舞蹈。
后来,她越来越受到专业评委的肯定,她的付出大家看在眼里,成为了天后级人物。面对大家的赞扬,她总是说自己不是天才是地才,所以要更加努力才行。
记得一次在录制快乐大本营,一天连续录两场,穿着十几厘米的高跟鞋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她还一直很热情的配合。没有因为自己是明星就提出要休息之类的,敬业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
我觉得他们都很好的诠释了人为什么要努力。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哪懂什么坚持,不过是在苦撑。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都会遇到挫折,好多次都就以为自己坚持不住了。不过后来回想起当时,觉得也没那么难过了。
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天才,承认自己就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
我们不是为了天赋而活,有没有天赋都要活下去,不要被这个问题耍的团团转,我们能做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找到某种更确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