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求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个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会自责,导致了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2.指责对方,一般我们会恼怒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候,我们也许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他人可能会调整行为去迎合,这种调整仅仅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渴望得到理解!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基本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
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们开心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他们不高兴,我们就会不安,觉得有责任做点什么。
这时候矛盾就会出来!因为责任,所以感觉到压抑和累,如果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就会指责和抱怨!最终导致了僵局!
2.面目可憎
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太大!想到日子过的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
3.生活的主人
这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即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