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同学、同事想了解我的过去,向我咨询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想了想,还是写篇文章吧。有句话说,“人生之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2011年,不去湖南卫视,不保研,去腾讯
2011年6月,腾讯来中传校园招聘。当时的腾讯,地位远不及新浪、百度,更比不上传统媒体湖南卫视、央视了。
当我全程认真听完腾讯校招后,我被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所打动,我坚信它在未来将有所作为。于是放弃了保研资格及湖南卫视的offer,从大三暑假开始便在腾讯实习,参与人工智能项目。
(二)2014年,不做智能玩具,去手机淘宝
在腾讯做了三年智能硬件后,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跟纯互联网软件产品经理格格不入,更发觉腾讯从上至下对智能硬件的理解都有巨大问题。腾讯缺乏硬件的基因和成长的土壤。
2014年7月,腾讯互娱副总找我聊了关于“智能玩具”的很多畅想,希望我过去负责该项目,半年时间在美国办公,福利待遇算是相当优厚了。我婉拒了,跳槽离开深圳,去了杭州,在阿里手机淘宝。
(三)离开阿里,不去当VC,去创业
2014年9月,阿里IPO,我成功参与了这场敲钟狂欢,我手淘的同事一瞬间成为了百万富豪。
我在阿里工作的强度,比起当年在腾讯来说,轻松至少10倍以上。原来我同时负责三款软硬件结合产品,现在只负责APP的一个子功能模块。精力多的无处发泄,开始写诗弄词、狂妄自大。甚至给马云写英文邮件沟通阿里未来发展计划,可惜马云的秘书叫我转给陆兆禧(当时阿里CEO)。
后来,我对阿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渐渐不认同。我看到阿里上市后,越来愈多人的心态就是在养老,比起腾讯来说战斗力差太多。于是我决定离开,当时面试了不少VC机构(经纬、IDG、北极光创投等),跟各路投资大咖聊了许久,思考了许久,不做VC,北上创业。
(四)2015年,不去美图,降薪去国信
2015年是创业狂欢之年,资本热钱疯狂涌向BAT出来的产品经理、技术leader。我所做的是90后游戏化社交,我创业的CEO Andy是原Zynga(当时全球最大的社交游戏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欧阳是原腾讯战略发展部副总裁。跟两个极其聪明的人创业,无论在职业技能、管理沟通,还是在眼界、思维模式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可因为加班严重,加上北京气候环境恶劣,我的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父母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父母在,不远游”,思考了一周,我决定放弃这一切,回深圳。
回深圳时手里也有几个offer,其中一个是美图秀秀深圳产品负责人。我在那时就知道美图会在2016年上市,而我也有期权,上市后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但我综合考虑了实际情况,还是去了国信证券。
(五)来国信不是为养老,而是Fintech
很多人以为我来国信就是因为不用加班、工作悠闲,时薪高。其实错了,要稳定,我完全可以去平安银行;要高工资,我完全可以去500彩票网。
我之所以选择国信,是因为我看到了Fintech,一个终于可以把我过去所经历的“人工智能、VR、社交、游戏、电商等”都与传统行业(金融)紧密结合的机会。
Fintech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背靠大数据,通过多种交互形式(APP、网站、机器人、AR、VR、人与人线下沟通等)进行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平台管理和流程管理,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效率。而这个巨大的宝藏,在2015年还尚未被开发出来。
如今,Fintech的概念越来越火,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金融行业的都想进入。可是你们又晚了。
回顾前5年的职业生涯,我的每一次抉择,在当时都被他人所不解、所嘲笑、所劝导、甚至被警告。可我依然不为其左右,坚定的朝自己的方向走去。
这种不依赖任何人、不后悔、只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