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婚庆总是有传统点心果子,果子是从小到大最甜蜜的东西了。果子就是炸的面点,一般都是乒乓球大小白色实心圆球,外面是一层白色糖粉,里面是炸的金黄酥香的面球。一口咬下去香甜酥脆,不齁不腻,实在是美好的东西。
小时候最期待村里或者邻村亲戚嫁闺女,她们定亲,我就可以吃到香甜的果子了。不知道哪个亲戚邻居送的果子,一般都是送两盒,我小孩子也不会关心要给多少份子钱,反正有果子吃就是最好的了。果子包装都很古朴,油纸包着果子成长方形,外面加一张印着百年好合和各种花的红纸、绿纸。细纸绳子在最外面绑成十字。安安静静甜甜蜜蜜。
也有包装成正方形的果子,那种是糖稀做的果子芯,外表洁白透亮像月牙。有的地方管它叫眉豆角。不过家里的大多数果子还是最普通的实心的圆果子。很小的时候,记忆模糊。我在自行车后座上伸手去抓集市小摊的月牙果子,我爸骑着车只得停下来给我买点。
大点的时候,我和姥姥姥爷去集市。我们前面走,我执意回头,发现了爷爷奶奶在后面也去集市。最后他们给我买了那种新型的里面糖稀带红绿丝的大果子。再记得就是清晨我坐在姥姥家高高的门槛上,双手捧着大果子边打量边吃。
再长大,村里或者邻村亲戚闺女也都嫁了一拨了。集市的果子也悄然变化。老式的果子开始难寻,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蜜三刀那种全是糖稀的果子,实在太油腻了。家里人都不太喜欢。后来我们都开始念叨那种老式果子了。然后偶然在超市发现有卖,买来吃,没有以前那么酥脆香甜了。不过相似度还是有的。现在家里定亲都送冰糖了。传统的果子,非常少见了。过年的时候,我爸想去买点果子,买到的是那种很油腻的。估计他一个70后,也想念以前香甜的老式果子吧。
老家结婚的时候会有红漆的木盒子,好几层,外面贴着大红喜字。别着松枝做装饰。盒子里面其他层有什么我不记得了。只知道有一层里面会放白糖塑的糖人。关公还是啥的,实在不记得了。但是通体是白糖,衣服脸上是有红红绿绿的颜色。不记得是哪个亲戚的婚礼,他们热热闹闹拜堂。我们小孩子打开了那盒子,开心地吃糖人。
小孩子不关心那些婚礼流程,只关心酒席有没有上自己喜欢的菜。通常是新媳妇娘家人先入席。自家人后入席。大人都是一直聊天抽烟,小孩子等吃饭等的好焦急。坐下后都是凉菜起桌,然后上热的炒菜。然后荤素轮着上。我最期待的是后半程的甜食,小时候都是炸琉璃馍,炸水激馍,蒸江米蜜枣,蒸白糖红薯山药,蒸蜂蜜苹果梨马蹄,水果甜汤(一般是红绿樱桃加橘子)。后来还有炸芝麻球,中学那几年特别流行芝麻球,我总是吃不够。有次我爷爷就去村头小卖铺给我们买来冷冻芝麻球,让奶奶给我们炸。我最念念不忘的是炸琉璃馍,但是现在也不太吃了,又甜又油。
一次吃酒席,听一个大姐说,这甜的啊,女人和小孩最喜欢咯。是啊,作为小女孩的我,一直深爱着甜的食物。家里逢年过节会炸糖糕,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妈中午炸糖糕,我放学回来就吃,糖糕太热烫到嘴巴。蒸馒头会给我蒸糖三角。一口咬开,外面麦香,里面糖浆香甜,相得益彰。小时候在姥姥家总是吃一种叫佳美的饼干,长方形的,不太记得口感了。但是没上学的我却记得那饼干包装和名字。赶集赶会总是羡慕大街上吆喝的江米粽子,豌豆馅(糕),山里红(冰糖葫芦)、红薯丸子。冬天地锅热灰闷着的红薯,是姥姥姥爷给我上午的零食。最逗的是我大学特别想吃红薯,寒假总是要烧红薯蒸红薯,有次我想用电饭锅蒸红薯,就把里面给我爸留的粥统统喝掉,蒸了红薯。我爸睡懒觉起床后,连连叹气。后来每次我回来无论冬夏,我妈都要帮弄点红薯吃。
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邻居一个美女带着她外甥玩,那小孩就手里拿着半个大豆芽什么馅的包子,边吃边听我和那女孩聊天。我心里想这包子里的豆芽好大啊。现在那女孩早结婚有孩子了,那吃包子小孩也长大工作了。
有次我妈不在家,我中午就去奶奶家吃饭,奶奶给包了荆芥死面油饼子,煮了大米粥,特别香,天气也特别好,饭又热又香,邻居来找我上学。那饭吃的我又馋又急。现在想想也好好吃的感觉啊。
有一年冬至,屋檐都是琉璃柱子,地上屋顶上全是棉花一样的雪。家里煮饺子好慢,我下午着急上学,在家吃了两口,就跑去奶奶家吃饺子。奶奶家的饺子味道很美妙,有点辛香料的味道,有萝卜和肉的味道。比家里好吃多了。那种冬天里吃到胃里的温暖和幸福,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