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讲到用兵:“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一语道尽军争精髓,所有的军事家孜孜以求练兵方法就是为了达到如此境界,我们都知道孙子出山以吴王妃嫔操练,铁面斩吴王两位宠妃立军威,后来号令如一无人敢犯。春秋时候的诸侯国之间约战有君子气,最初周公以姬姓分封天下,本来就是一家人,所以春秋之战大多都像是兄弟之争,打打和和,战争死亡率其实并不高,都是一触即溃,孙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改写了战争的本质,兵者国家大事,不可轻启,一旦进入战争模式,那就是“兵以诈立,以利动”,而孙子的练兵法就是要把军队打造成不受情绪影响的战争机器,春秋末年开始,战争成了绞肉机,可以说谁能坦然面对死亡,谁就是天下强军,商鞅变法的精髓在哪?就是人人怯于私斗、勇于在战场上立功,被称虎狼之师,此后一举荡平六国,统一天下。
日本战国时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是孙子的忠实拥趸,取“风林火山”为军旗,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10年鏖战五次,后来威震日本的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加起来也被他打的狼狈不堪,靠的就是骑兵压阵,漠视生死,往往更能笑到最后,病死后,一辈子的老对手上杉谦信竟然痛哭,哀叹失去生平敌手,从此不再征伐武田家,可见信玄当时的军威、声望。
不过要说军争之威,古往今来,莫能出我中国陆军其右,落后小半个身位的也就是日军了,毕竟太祖年轻时就受过日式训练,后来一路血火锻造铁军,上甘岭之战硬是打出了赫赫军威,赢来了数十年和平发展期,可以说,国人现在盛世承平,都要感谢十五军四十五师的昂扬军魂。
做了这么长的铺垫,讲述练兵军争之法,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观点:世界是个生死场,不怕死才不会死。
在如今的和平时代,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必担心战争阴云,核力量似乎也限制了热战的可能,但不见硝烟的商场,惨烈程度要更甚于血肉横飞的战场,语笑晏晏、文明有礼之间的交锋与“风林火山”并无二致,商业利润、金钱、收益等都是硬指标,商场也是血淋淋的竞争,生存下来跟真刀真枪的拼杀活下来一样,平时训练的多,多一份辛苦,战时就多一份胜算,即便是玩命操练,战场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更遑论平时偷懒了,像我这种从小就混迹社会、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对什么书本案例那是嗤之以鼻的,就像平时练的再好,不上战场历经血火,亲眼看着袍泽战死在面前,自己从生死线上幸存,根本谈不上强兵,商战也一样,没有真金白银的洗礼,哪能堆砌出精准的直觉以及漠视金钱的平和,所以我对小伙伴们要求极严,受不了的自然不会参与酷烈的实战,越是要上战场就越严,那是那句:“金钱就是这个时代的生死,容不得半点马虎”,平时训练的自律、技能、财务知识会在实战中打磨的越发精细,而资金的操作更是需要环环紧扣,稍有差池就会引发雪崩式的断裂,而好的团队是在一场场大仗的压力下铸就的,“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上掠取战利品。
2017开年以来极忙,一边推进文化产业的进展,无数次的向各个领域的朋友阐述愿景,邀请更多的人参与做事,效果很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开始带一部分伙伴实操作战,我能为相信我的伙伴做的就是让他们有上战场靠自己赚取军功的机会。
春节以来中国、澳洲的房市都大火,我自己已经很少参与房产投资,都是老婆大人一手运作,在新的市场行情中纵横,有的出售,有的购入,重新配置资产,不敢有半分疏忽,这个时代财富洗牌愈演愈烈,稍有不慎就可能错失良机,要知道一步错、步步错,错过一次再行追赶的机会成本会大幅上升,甚至就再也赶不上了,就好像一个月前的房市和现在根本就是两重天地,这个时候朋友圈里火了一篇文章,说是几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因为在北京买不起房愤然离京的事,引发不少共鸣,其实通篇不过是怨妇之言罢了。
大约浏览了一下,文中的主人公好像是三位,都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开篇就是说自己的高学历,然后是现实中清华毕业依然买不起房的控诉,最后像受气的小媳妇回娘家一样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可以看到作者都自视甚高,出身名校、自诩精英,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群体却可以通过拥有房产来把他们的尊严踩踏在地,让他们如何能够接受自认为“残酷”的现实,所以愤然离场,高呼“爷还不伺候了”,嗯,倒是要感谢你们为北京的治理雾霾做出贡献,以及腾出注定会越来越稀缺的资源。
以财富为军功的商业社会是只有资产才记入功劳簿的战场,各路英豪都参与其中大显身手,这个战争是公平却不是平等的,攫取战利品的方式很多,以前是互联网,现在知识又变成新的武器,不过过去15年的大杀器非房产莫属,有房产的就好像开着坦克冲进了冷兵器战场,理论上人人都有搭载巨型坦克攻城略地的机会,但路过自己面前的时候,有的是父母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拒绝接受,更多的是认知不足的80后们犹豫不决以致于再也没有了上坦克的机会,眼见着自己累死累活不如人家在坦克上轻松收获战利品,心理落差就这么产生了,进而抱怨,还有要赌气换战场的,这些都是没有战场觉悟的可怜虫而已,希望房价下跌,看大部分网上不出声、暗里偷着乐的有房者不生撕了你。
清华北大的高才生也大多一早就上了坦克,而且以他们的高智商也会利用其他的武器立战功,创业的、投资的,君不见,中国最大的产业覆盖链涉及高科技、金融、重资产、文化正是“清华系”,清华出身、以精英自居、到头来还发那样屌丝的帖子,不觉得给清华丢人吗?
国人有买房的执念,对租房还是有本能的不安全感,而90后、以后的00后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军功的手段更多,对房产的执念也不比70、80后,活的更加洒脱一些。
以上说的大家稍微平心静气下都能琢磨清楚,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聊聊房子这事。
全世界都是大城市资源集中的形态,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靠几大核心城市群完成经济增长,尤其是过去十五年的市场经济帮助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总体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大城市汇聚着最前沿的资讯、最先进的科技、最精英的人才、最丰厚的资本,更重要的是对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机会,竞争是很惨烈,但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和数以千万计的壮劳力涌入大城市,为梦想中的生活奋力打拼。对于政府来讲,创造机会最多的环境就已足够,一茬又一茬的各式人等为了梦想、为了房子、为了财富贡献自己的青春、创造力、才学、劳力、金钱,有的人呆不住走了,有的人留下了,不管咋样,大城市就在那里,无数的人在前赴后继的为她做出贡献,一年年、一代代,如此反复,被淘汰的到二三线城市相同的流程继续做贡献,就像北京呆不下去的清华生回了地方还能继续发光发热,直到最后阶层固化、到那时财富流动缓慢,攒钱买房变成了可量化的目标,只不过死盯住不放弃的到了阶层上层,或者可以说,未来可分为有房者和没房的。
国家就是利用财富的军功鼓励愿意上战场的连绵不绝,从而让自己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根基永固。
付出越多越不舍得放弃,人性如此,而在财富洗牌中的利益获得方就都是坚定的拥护者,庞大的中产虽然时有怨气,但绝对会玩命保护自己的辛苦所得,至于少量被时代抛弃的,谁会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