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儿子与爸爸正在看电视,爸爸说,宝贝,你已经看很久了,看完这集就不看了好吗。宝宝点点头。看完这一集结束,爸爸去关电视,宝宝很愉快的接受了。
宝起身,(可能是想叫妈妈帮他洗澡),叫妈妈,叫一声,妈妈没回答(妈妈有点累在房间的床上躺着),叫两声,妈妈还没应。宝宝开始发脾气了,大叫,妈妈。妈妈,很累慢慢的回了声,干嘛。妈妈,你快来,叫老半天你都不来。宝宝更生气了,大哭大闹,要妈妈过来。
一顿冲突过后
爸爸等妈妈和儿子平静下来之后,轻松的问宝宝,你刚才,为什么大哭大闹啊?
宝宝没回答,(其实爸爸心里很清楚为什么,当然要了解这些,前提是有较深的心理学知识)(爸爸知道宝宝生气的原因,但不直接说是为了引导宝宝用自己的口说出来),爸爸问了几次,宝宝没回答。爸爸,再引导,你刚才大哭大闹,是很生气吗?
是
是因为你叫了好几声,妈妈还不来,你就生气了,是吗?
是
你觉得,你叫妈妈,妈妈就一定会过来,这次你叫老半天妈妈都不过来,你就很生气,是吗?
是呀
可是,你叫妈妈,妈妈有时会过来,有时不会过来的。
妈妈会来的。
有时不会,比如妈妈很累,妈妈生病了,妈妈正在有事,你叫妈妈,妈妈就不会过来,或者不会那么快的过来。
宝宝不说话
你下次叫妈妈,妈妈没来你不生气好吗,或者你可以走到房间里去看一看,不要那么着急发脾气好吗,因为妈妈有事的就不会过来的。
反复说了几次之后,宝宝若有所悟的点点头。
此例,爸爸们可能有很多处理方案。最常见的是直接大声批评,压制孩子的无理哭闹。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份的训斥与压制,处理是有效的,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也就是说是能有效解决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本身有问题的家庭和孩子。那些本身有问题的家庭与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会很严重。对于有问题的孩子,需要更细心的观察,更耐心的处理。当然那些正常的孩子,父母能做到细心耐心,当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