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体和情绪的原因,昨天的共修虽然参加了,但第一次没有记笔记,11点以后实在太没力量,我就退了出来没有全程坚持。在我,这是很少发生的事,作为一个自律的人,我很少迟到、早退或不按规则办事。可是,我却从这次的“自我放飞”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一是觉察力增强了,对自己的状态有更精准和快速的觉察,二是对自己没做到的事,可以允许和不自责了,我告诉自己:让自己烦会儿,没有精神就不用装,这种状态总会过去的,共修能听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
虽然没有笔记没有全程坚持,但迪娅老师以及参与发言的家人依然带给我很多启迪。感恩!
三位家长的发言让我看到各家都有各家的难,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拼命坚持呢。因为孩子的状态有反复,昨天我一直有些低迷,但是听了三位妈妈的发言后,我拿到一份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方向对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对于臣服及遇事保持那份宁静的心力又有了新的认知。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必须臣服,自责、委屈、愤怒、自欺……完全没用。想到前两天老师发到群里的弟子和师父的问答觉得很经典—受苦了怎么办?答案是:去受苦!只有经验它才有觉醒的可能。迪娅老师说妈妈是一个家庭的情绪容器,要装得下爸爸和孩子的所有情绪,爸爸是负责打天下,搞定外部的那个人。我们家经常让爸爸做情绪容器,让爸爸承担了很多该由妈妈承担的责任,未来,我要想办法把这个错位调回来。
《成长的路》是一本好书,每一章都有金句:“成长不容易,成为自己更难”、“孩子的心理障碍,简直是他们用潜意识选择的武器,用以打垮骄傲而强大的父母”、“生命成长的渴望如此强烈,虽然害怕,依然面对;虽然痛苦,坚持成长”、“幸福的条件很多,幸福却很少;痛苦的理由很少,痛苦却很多”、“处于顺境时,享受;处于逆境时,承受;处于无法改变之境时,接受”。每一句都是灵魂拷问,引人深思。
看到“孩子的心理障碍,简直是他们用潜意识选择的武器,用以打垮骄傲而强大的父母”这个观点时,对我非常触动,因为这句话解决了我的一个疑问,让我想通了郁金香倡导的那句话“孩子以自己为筹码,告诉爸爸妈妈他们需要爱自己了”。之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总不能到位,但这次看完《成长的路》我有了新的想法。
给大家分享一个场景:
有一天晚饭后和孩子爸爸散步,对话如下:
我:我在看二阶段的书《成长的路》,里面有些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的心理障碍,简直是他们用潜意识选择的武器,用以打垮骄傲而强大的父母”。估计这是说的我们家,孩子觉得你我两个太强了,根本没法在我们的养育下做自己,结果自己就出症状了。
爸爸:那我们是应该被她打败呢,还是把她打败?
我:啊,你的反应是这样的呀,其实我们和孩子不是打仗的关系哟。我感觉今天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了,是这样的“身心疾病症状的背后都是对爱的渴望,没有真正“有问题”、“有病”的人,只有在过去的很多个时空里,对爱的需求和期待没有被满足的人。活成一个“死尸”是对父母最激烈的控诉。是在用一种毁掉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看,我会这样都是你们造成的。在这层恨后面,还有一层更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不够优秀,你们还能爱我,接纳我么?”恨只是在表达:我需要你们的爱。”我觉得有道理,你觉得呢?
爸爸:(停顿了很久)是嘎,孩子是要我们的爱。
我:孩子过往很乖,是因为在讨好我们,不是做她自己,现在孩子很叛逆,是在“报复”我们,也不是做她自己,估计她要一边检验我们是否真的爱她,一边寻找真实的她自己。我们要给自己和孩子时间,都不容易。
爸爸:所以一味迁就她要不得,因为她不会觉得那是我们在爱她,是因为怕她继续做些叛逆的事而不得不委曲求全做的。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我:哇!爸爸,你的领悟力简直不要太强。
爸爸:明天我要给她快递个哈密瓜,不是讨好她,就是想给她寄点她喜欢的水果。
这段对话让我闭环了一个逻辑:孩子抑郁—想打败强大的爸妈—本质是孩子希望获得更多的爱—并不懂得真正爱自己的家长开始学习爱自己(不懂自爱的家长是无法给孩子爱的)--家长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爱满自溢)家长开始爱孩子、接纳孩子—获得真爱和接纳的孩子开始觉醒—孩子走出来了。
现在,我不仅看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更能共情到孩子在索爱!
另外还想分享一个点,是迪娅老师在之前在群里分享的:爱和喜欢是分开的,你可以爱,可以不喜欢;事情和情绪是分开的,允许有情绪,还要做事情。这两句话对我尤其有用:我现在可以不喜欢孩子的某些行为,但作为妈妈,我爱她、接纳她这个人;情绪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该来会来该走会走,但事情还是要做的,告诉自己尽量让事情和情绪分离。举个例子:我今天情绪比较低迷,我今天工作一大堆的事,当我告诉自己这两者可以分离时,我发现自己的工作受情绪影响很小,推进也很顺利,甚至我还抽时间写完了这篇总结。就是这么神奇,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它只是我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