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卢卢
第五十章
“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当世风日下,就会形成一种飙向似的惯性,而这种惯性也会使人心变得诡诈,变得一切取舍以现实的名利为标准。
一个人活着其实并不很要费神费力,活得要时光认可或世风认可地成为世风或时代变革的弄潮儿则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从苏秦的一生中也不难看出。成王败寇并非凡败者就恶,胜者就善,最后邪不压正是最后的事。景生的失恋,不外也是“人生在世,势位富贵”不可忽乎的历史原因。女怕嫁错朗,男怕入错行。苏秦成为纵横家,成为功利主义实践者与儒家追求仁义礼知信追求人生完满的努力是相反的。功利主义有时为了名利,甚至不择手段。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心目中,国家利益,百姓利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服务的统治集团能满足他的功名利禄。于是大凡功利人生哲学,都会使追求者的方法与态度立场顺应时势,知机应变,知权善变,同时努力进取,自强不息。“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就源于苏秦。想从功利主义身上获得爱或仁义利智信是很难的。所以历史上的手足相残等和许多潜规则的产生及官场中勾心斗角,使正义者无立足之地都是功名利禄的使然。
苏秦不愧是位游说天才。所谓“言而不文,行之不远”,这方面苏秦自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尽管“言多必失”,但他知道,在強调一个事物和围绕一个论点的语境中,“言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言多且言而有文(文彩),才能说服他人。于是他极具感染力地论述着他的“霸道”胜于“王道”,武功胜于文治,真个是句句精华,字字珠玑,文彩飞扬,气势磅礴。尽管秦惠王当时没有采纳苏秦的主张,但秦后来的国际战略方针和一统天下霸图却是沿着苏秦陈述的战略和路线而来的。
景生与喜旺不同,这些历史画面喜旺己早熟于心。景生则未知分毫。于是他耿耿于怀的只有“爱情方面”的不顺利,他没有将心思放在对天下国家以及人的生命这个久恒主题的理论思考上,于是独处,对他说来是一段“人间地狱”的经历。他追求有趣,而忽视对苍生以及生命个体价值表现内容的系统思考。于是独处,对他就象小学未毕业就去攻读大学了。
他很看重自己的那点帅气和小聪明。就象刚刚学写诗,不知诗之高难,将平庸的出现看作通俗,不知道如《红楼梦》的通俗至峰巅的高难,也不知投其所好和投其所需是投机与真诚的区别。可环境,社会大环境己经“干货”了几千年了。不是几个有趣的故事可以信任的。社会大环境,不会由着你的喜好而改变其规律性地交托人生时光去流逝。
他选择白果树落足,是再次寻找希望无果的无奈到先活下来再说罢。自己还年轻,又这么帅气,人也不笨,这是他此时的定心丸。他想:“大约是天降大任罢……难道天降大任的人,连最普通的愿望:成个家,生个一男半女,老天爷都不赐与吗?”
他自然还要第三次出发去找唐燕。他想“万一找到唐燕呢,与唐叶一结婚,再她身上带有证明他父母为革命牺牲的证件……”
总而言之,他无捕捉这个世界变化的许多结果产生的准点,对人性也不上心。他带的书只有几本古诗集,四部才子书也只有《红楼梦》,与三国演义。《诗经》读出点爱情的美感,自己便也被“美感”了进去,便越发想有这样的情爱落到自己头上。不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使他很难走进辩别许多现状循环出现的对错。不过由于还年轻,使他感到还有“祸兮福所倚”的希望。
他十几岁就经历身无分文的中学生沦为乞丐的遭遇。所有的时间和梦想都是寻到唐燕。不是有报纸吗,可以登寻人启事嘛。但他连唐燕相片都没有……
他相信他的身世是理直的,而他l的命运却国家遭外侵而坠入凄惨。有说不幸得怪自己无能,然而鱼需水却无法造水,草木需要阳光雨露却无法造阳光雨露。难道人的幸与不幸没有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社会因素吗?《与神对话》中的“神说”:“感觉比知识更加可靠。”日内瓦哲学家卢梭也曾有类似的观点。沃尔什见过底层生活,也曾餐风露宿。他有四次失败婚姻,九个子女的养育负担使他付出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代价。拥有自己公司和温暖家庭及不菲收入时,他出了车祸,出院后,公司倒闭,于是家庭矛盾越演越烈,使他搬出了曾经的家,四十岁的他身无分文,靠捡易拉罐换来的钱和好心路人的施舍过日子。当命运有所转机,使他又走在人生正途上了,他竟再次感到人生的空虚……
沃尔什说:“感受是灵魂的语言。人有时侯很难发现自己的感受,而且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要承认这些感受的难度更大。然而隐藏在你最深的感受中,却是最高的真象。”
景生也有很多的人生的失败感受。自然,也有许多灵魂的语言,却欲吐又咽。他的无数故事的点滴,化作抽象,产生了灵魂的抽象感受。时间与社会同在,有如海水深不可测,而他只是条小小的鱼或虾。满脑子的故事涌上来又化为乌有地循环着,煎熬出他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