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朋友加我,他很好奇地问我:“我看你的公众号每天都在更新,你是职业作家吗?”
我说:“不是啊,我有本职工作,写作只是业余。”
他有些不可置信:“这怎么可能?你每天的文章也并不短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苦笑了一下,然后直接把我的日程安排告诉他——每天早晨5点左右起床,下楼跑步二十到三十分钟,跑完步小区的早餐店也已开始营业,于是去吃完早餐,回到书房敲字。一般情况下,到九点至九点半写完稿子,匆匆收拾上班。
他回道:“你真的好拼啊!!!!”
▼
我想了想,这算拼吗?应该算的吧!但生活在这个城市,谁又不拼呢?我前段时间就发过一个感慨,每天早晨5点多,当我下楼去跑步时,我以为我都算早的了,但是永远有人比我先抵达那个广场。而我跑步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背着背包奔赴地铁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与此同时,可能还有人一夜未眠,在赶着今天就要提报给客户的方案。所以,在这座城市,你再拼也不能表现得多么悲壮,因为永远有人比你还拼。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刷到了一个视频,好像是《朗读者》的节目,邀请郑渊洁与他的父亲郑洪升一起读郑渊洁的文章。在节目中,郑洪升说,郑渊洁每天都会坚持四点半起床写作,这样的习惯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因此,他能够坚持一个人办《童话大王》那么多年,而且是一月出一本,从不开天窗。看他的采访,很多人都觉得这很不可思议,但他却把这不可能摆在了世人面前,而背后的付出,却无以为外人道。
日更这件事儿,很多作家都干过,一代武侠宗师金庸当年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时,就是日更。每天还有编辑拿着小皮鞭在背后打得啪啪作响。
努力,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专利,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都在逆流而上,与现实较真儿,与自己较劲儿。
▼
我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其实我也可以选择轻松一些的生活,干完每天的工作,回到家,看看书,追追剧,做一顿美食,周末去城市周边景点游玩,把王者农药从黄金打到王者,或者去看一场话剧……我又不是受虐狂,我也喜欢easy模式的生活,但很显然我不能选择easy模式,现在年纪轻轻,就选择了轻松的路,那我未来的路,势必会越来越难走。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是最令人绝望的。
以前,我觉得,我那么努力,只是为了未来有更多选择,有更多可能性,如愿以偿地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有能力去拒绝自己不想要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方式。
早在很多年前,我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就有了很周详的计划,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位职业作家,我甚至把生活给具象化了:每天早晨起床后,下楼去跑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步,然后回到家,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香喷喷的早餐,尔后,我要一边读书,一边喝茶,大概两三小时后,当阅读已使我完全兴奋起来,我将推开书房的门,写一切我喜欢写的文字。
但迄今为止,我依旧没过上喜欢的生活,面对现实,我依旧没有选择。也许是才华不够,也许是运气不好,但既然没能抵达终点,就要加倍努力,虽然努力有时候也没什么卵用。
▼
我的底线是,纵使最终没能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也千万别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因为你喜欢的样子可能包含着过剩的欲望,当你抵达那个终点,它不一定还是你所喜欢和向往的,最重要的是,当你发现自己总也够不上那个目标,你会以各种理由劝说自己放弃它。
但你讨厌的样子,一定是你嫌弃和极力想要摆脱的。而当你明确讨厌和害怕一件事情时,你的执行力就会加倍,你会为避开那件讨厌或害怕的事儿不遗余力,甚至付出一切代价。就像小时候,我最害怕蛇,每当我在路上和它巧遇,我从不选择跨过它,而宁愿绕一条路回家,哪怕绕的路会很远。
年初的时候,我认真地思考,我究竟讨厌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开始并没有很具象的点,可是当有一天,我坐在办公桌前,我腹部的赘肉摇摇晃晃地成为几道褶皱,我突然在脑海里脑补了一下自己大腹便便的样子。然后,脑袋里立即蹦出了两个字——绝不。
我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有朝一日,我长得满身横肉,大腹便便地走在人群里,连坐地铁的时候,都会占用双倍的位置。我脑补了一个极端场景,坐电梯的时候,我一上去,则响起滴滴的超重警报,我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只好退出,而一个瘦子轻蔑地看我一眼,傲然地上去了,这时警报不再响起。他们冉冉上升,而我的心则在下坠。
▼
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所以两个月前,我比平常起得更早了一个小时,从六点起床改为了五点起床,而这一个小时时间,则是我规划的跑步的时间。只要雾霾不是很大,在我们家小区的公园里,每天五点到五点半,你在一群大爷大妈之间,总能看到我黝黑而年轻的面庞。别问我为什么,我的目标是,永远做一个瘦子。
通过这件事,我想到,其实人生,有时候就像一道选择题,每个人都想去找到正确答案,但当你不能一眼就能找到正解时怎么办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用排除法,你要擅长找茬,排除掉一个个错误的答案,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正确答案了。
如果讨厌自己变胖,那就开始减肥;如果觉得自己没文化,那就多读读书;如果觉得自己情商不高,那就多上上情商课;如果觉得自己嘴笨得像棉裤裆,那就多看看《奇葩说》……当你一项项排除掉所有的弱势,那么,剩下的,将全是优势,如果将所有缺点都变成优点,那么,你就从一个漏洞百出的人,变成一道铜墙铁壁。
▼
那些非常出众的人生赢家,都擅长用排除法。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中,讲到清朝名臣曾国潘,他就是一个非常擅长于用排除法的人,他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晚上回到家,就会掏出一个小本本,把自己当天在职场犯的错误,说错过的话,思想开的小差比如走路上偷瞄美女,都记下来,然后一一的反省,找到解决方案,以便日后做得密不透风。所以在道德上,他基本上是一个道德圣人,而在职场上,他也成为了个人生赢家。
曾国潘的例子其实也说明了排除法的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给自己找茬,寻找自己身上那些漏洞,一个一个补起来,让自己身上的错误一个一个消失。
所以,我想,我们想成为那个喜欢的自己,但并没有速成的法门,在前进的路上如果反而越来越沮丧,那就不如换一种方法,用排除法,看看自己究竟讨厌自己什么,有哪些缺点,当自己身上所有令人生厌的小毛病都被一一抹去,那就是你遇到最完美的自己的时刻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过程,当身上的讨厌的因素越来越少,剩下的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胜喜欢的自己了。参加考试的宝宝们,排除法也是通向正确答案的一条捷径,你一定要记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