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再听一遍陈刚老师的人文通识。
开篇就用电车实验这个经典的测试题来说明边沁和康德理论的不同。
作为经常被用来对照的功利的边沁和遵从内心道德律令的康德,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们是对立的。
在电车实验里,选择了杀一人救五人的,便是边沁主义者。而选择什么都不做,让那个5个人受到命运的碾压,而不去通过自己的手伤害那一个无辜的人的的就是康德主义者。
不要觉得这是个无聊的专家们瞎折腾的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对整个世界的意义巨大。
陈刚老师又说了一个故事,那个英国南北中位的亚米镇居民,用生命阻击黑死病不再向北部扩散的故事,体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和康德的道德律令的统一。
其实边沁的功利主义,这个功利两个字在汉语里面是略带贬义的,但是其实在英语当中是一个中立的功效的意思,它对英国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边沁也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
而康德是一个伟大的灯塔式的人物,联合国这种奇特的存在,就是他的世界联邦的思想的产物。他的一篇著作:论世界的永久和平,也可以说为结束各个国家隔阂,纷争,在不断的战争之外,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最后陈刚老师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说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世界能够体现,也许是孙中山先生希望的世界大同,人们都能有自己道德律令,那么这个世界将达到最大的功效,那就是康德和边沁的统一了。
还讲了一个分饼的故事,一个人切饼,但切的人后选,那么,这样分的结果是最公平和双方能接受的。
不禁在心里想出一个比较好笑的主意,希望这个世界做饼的人是边沁,把功效做到最大,而分饼的人是康德,他会用最公允的态度做到最公平,不过这个假想世界太过美好了,不象能存在的样子呀。
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则之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么说在社会初期,还是选择边沁的功效为先,公平是在功效有暇之余的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