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摽(biào):解读一中是“坠落”的意思,解读二中是“掷、抛”的意思。
有:解读一中是语助词,解读二中是“拥有”的意思。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表示七成。
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塈( jì或qì):解读一中是“取”的意思,解读二中是“给”的意思。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通俗地说就是“只要你给个话,我马上就跟你走了,马上就嫁给你。”
【解读一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解读二 译文】
抛梅子,筐里还有七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抛梅子,筐里只剩三成。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
抛梅子,筐里全部倒下。
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我的赏析】
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这首诗主要有两种解读,第一种解读比较主流,第二种解读主要来源于我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流沙河先生。
无论哪种解读,都体现出这是一首质朴的求爱诗,清新、明朗,甚至有点调皮、搞笑。
全诗三章,每一章都有“庶士”。“庶”就是众多的意思;“庶士”,意思就是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在面向全世界寻觅爱人。
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摽有梅》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态越来越焦急的变化过程。
首章“迨其吉兮”,次章“迨其今兮”,至末章“迨其谓之”,从尚有从容相待之意,到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直至情急意迫,人物形象历历在眼前,栩栩如生。
【赏析 解读一】
青春无价,可是时光易逝,眼看着年纪一天天大了,仍然没有夫婿,实在是令人心急如焚。
“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通过对树上的梅子由繁多逐渐变得稀疏的描写,表现出了紧张焦急的情绪逐渐变得浓烈。
用掉落的梅子比拟不断流逝的青春,很清新别致,很美。
【赏析 解读二】
1.解读的依据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传说,西晋的诗人潘岳英俊潇洒,每次在洛阳城坐着小车出去的时候,满街的女人都向他丢瓜果。所以他每次回来都满满地载了一车瓜果,够吃一个月的。潘岳字安仁,就是那个有名的“貌若潘安”的男主角啊。
所以,古代有女子向心仪的男子抛瓜果示爱的风俗,是女子选男子的一种自由恋爱的方式,就相当于后来的抛绣球。流沙河先生据此作出了解读二,令人耳目一新,不禁莞尔,浮想联翩。
2.具体的场景
有一位女子摘了一筐梅子,想要抛给她喜欢的男子。希望挑个吉祥的日子,快点把婚期定好。可是,她抛了半天呀,一筐梅子只剩7成了,那边的男子都没有反应。
于是,这个女子接着抛,梅子越抛越少了,眼瞅着筐里的梅子只剩三成了,这女子就越来越着急了。起初还说要等个吉祥的日子,后来急起来了就说了:“管它呢,今天就不错呀。只要我们好上了,今天就把这事办了,黄昏就可以举行婚礼了(那时候婚礼都在黄昏举行)。”
怎么这些男子还没有动静?妈呀,不管了,拼了吧。于是她直接搬起了筐,“唰”一声把剩下的梅子全部倒下去了。“哪个看得起我,我就嫁给他,跟他回家了。时间也不讲究了,就现在吧。”
哈哈哈,很幽默,一个恨嫁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让人忍俊不禁。
我更喜欢第二种解读,因为更生动有趣,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加点笑!